舟山网讯 牛年“蹄声”由远而近,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步伐加快。23日,在舟山网最新一期《蓝色沟通》视频访谈节目中,舟山市援建红光乡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为网友讲述了“援建青川的舟山节奏”。
节奏一 雨中“孤岛”震中“起舞”
“四级以下地震,一天两三次;四级以上地震,四五天一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于去年8月成立支援青川县红光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王飞跃屈指一数,从9月12日指挥部入驻以来,有明显震感的余震达300余次。
“连续一周暴雨,山体滑坡,道路断绝,供水、供电、通讯中断。”援建队伍进驻正值红光乡雨季,“9.23”大暴雨让救灾人员遭遇“陆地孤岛”困境。
这样的困境中,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却依然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没电了,点蜡烛;没水了,吃‘天落水’。”援建指挥部副书记蒋万琪感叹说,高起点的红光乡2008年—2020年建设总体规划初稿,就这样在烛光中手工绘就。
节奏二 物质重建 医教为先
“今年9月份,红光乡的孩子们就可以到新的校舍里上学了!”指挥长王飞跃在访谈中高兴地说,去年他们重点抓好红光乡卫生院、红光中心小学两个项目前期工作,春节后可全面启动,两项目将在今年8月初全部完成。
“目前,红光乡灾民每户有被子四条,人手三件衣服,大米等物资足够过冬。”去年秋冬,市领导两次率团慰问红光乡广大受灾群众,组织发放棉被、衣服、大米、食用油等慰问物资和款项,价值超过220万元。加上省援建指挥部、青川县有关部分发放的过冬物资,湿冷寒冬中,当地百姓仍能有个温暖的家。
据了解,援建指挥部将在红光乡入驻三年,其间将协助当地政府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
节奏三 精神重建 春暖家园
王飞跃说,逆境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老百姓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不怕难”的抗震救灾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些话充分体现当地群众热情淳朴、自力更生、乐观向上的精神。
然而,依然需要更多精神慰藉。“当地很多群众都有亲人在地震中遇难,需要帮助重建的不止是家园,还包括心灵。”援建人员就经常与走访老百姓,聊天谈心,指挥部根据掌握的情况向他们进行政策方面的讲解,一些教育系统的支援者还与之单独结对,下一步还打算请省内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访谈结尾,嘉宾们郑重向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和市红十字会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达谢意:“你们的心意,我们已经送到灾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