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于200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09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浙江省财政厅

  一、关于200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创新理财思路,完善财政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管理改革,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任务,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全省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1850.00亿元,执行数为1933.3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5%,比上年增长17.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3%。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为2000.00亿元,执行数为2208.30亿元,完成预算的110.4 %,比上年增长22.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1%。预计2008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8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95.00亿元,执行数为205.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5.6 %,比上年增长17.8%,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6%。2008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26.80亿元,执行数为251.25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上年增长21.3%,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9 %。预计2008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2008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完善财政体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体制的导向、杠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将“两保两挂”、“两保一挂”财政政策统一调整为“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实行市县营业税增收上交返还奖励政策和省级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收奖励政策,适当提高电力生产企业所在地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市县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增加因素法转移支付和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经济薄弱及相对薄弱市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做大财政“蛋糕”。面对极其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科技公共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大型科研院所22个实验室建设,支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外经贸促进政策,支持外向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筹措落实“三个千亿工程”省级财政性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基建补助,推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支持铁路“三线一枢纽”、萧山机场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取消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做好地方税费减免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三农”投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支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支持“强塘固房”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渔港建设和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万家企业电子商务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及金融服务业等发展。整合节能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并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节能降耗工作。调整政府外债投向结构,着力向环保、节能和社会发展等倾斜。

  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收入组织原则,加强税收征管,推进社保费“五费合征”,完善新版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入、海域使用金等征收管理,全面清理历年欠缴省级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将彩票公益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增强政府财力。财政收入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积极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8年全省财政增量用于民生支出比例达到72.2%。一是支持抗灾救助。支持冰冻雨雪灾害应对及各项灾后重建工作。及时从省级预备费中安排捐赠资金,调减省级部门公用经费预算5%,按照地方财政收入1%的要求落实筹措青川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支持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二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标准已提高到每生每年300元、450元,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实施新一轮“职教六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高校食堂和学生补助政策;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三是支持创业富民。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支持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安排下山脱贫等扶贫资金,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设,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业、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拓宽增收渠道。四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省财政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的补助水平,全省所有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到100元以上。支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照料、基本康复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卫生服务能力,支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免费救治的经费保障。五是支持文化大省建设。加大公益文化投入,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经费保障,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奥运会备战和火炬传递,推进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六是支持“平安浙江”建设。完善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全部达标;建立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投入,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支持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推广应用。七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施省对主要水系源头45个市、县(市)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加大生态环保投入,运用“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支持全省重要流域、区域和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整治、农村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八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给予高校学生临时伙食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特定群体的影响。争取中央财政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确保油价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和兑付。筹措落实副食品风险基金和省级储备商品管理补贴资金,加强省级储备商品管理。支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作,建立欠发达地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救助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的支持力度。

  (四)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力度,完善综合预算管理模式,并在部分省级行政单位进行试点。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制度,省级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实行“零基法”编制预算,加大事业单位“花钱买服务”改革力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确保省级改革规范运行,全省11个设区市均已实施;稳步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评价制度,落实44个省级部门138个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推进重点项目评价实施工作,拓宽评价广度和深度,初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建立政府优先强制采购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推进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预计全年政府采购金额430亿元,节约资金60亿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36个县(市、区)开展乡镇委托授权行政执法试点;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扶持力度,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完善“金财工程”一体化软件并全面推广,软件开发由应用层转向管理层。

  (五)加强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扎实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财政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加强财政支出项目审核,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启动化解义务教育负债工作,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县对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完善偿债机制,对11个外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牢固树立节俭意识,修订完善培训费、会议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过快增长。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和地方金融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探索国有产权收益收缴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进一步规范会计、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行业秩序。

  2008年全省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原因,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公共财政体系不够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有些专项资金尚需有效整合,财税管理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财税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关于2009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出现全球性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我省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叠加的影响,全省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但随着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以及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从财政收支来看,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财政收入增长的空间被挤压;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暂免征收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都不同程度地减少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教育、农业、科技法定支出及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将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还需安排地方财政收入的1%支援四川灾区重建资金,财政支出增长势头较为迅猛,支出刚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总之,2009年将是近年来全省财政经济运行最为困难的一年,财政减收增支的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严峻的财税经济形势,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财税收支任务,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对2009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中央和省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根据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预期指标以及实施增值税转型、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暂免征收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翘尾巴等财政减收政策,调整燃油税费改革因素后,2009年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安排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042.00亿元,增长6.0%左右。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9年当年全省地方财政可用资金为2406.00亿元。安排2009年全省财政支出预算2406.00亿元,增长5.0%。2009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

  安排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11.30亿元,增长6.0%左右。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9年省级财政可用财力为309.30亿元。安排2009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309.30亿元,增长5.0%。2009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三、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做好2009年的全省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不断优化税种结构、税源结构、税费结构,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广运用新版政府非税征管信息系统,加强土地出让金、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探索研究国有资源类、资产类非税收入和国有资本收益的征管办法,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和征收渠道;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牢固树立“两个务必”的思想,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冻结一年,出国经费支出压缩20%,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的各项支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筹措落实“三个千亿工程”建设资金,加大政府性投资力度,支持以铁路现代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扩大国内需求。贯彻执行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特别是营业税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地方财政实力。认真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调整和优化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贴息、产业扶持、风险投资、财税优惠等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研究和规范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技术服务、检测检验、仓储运输、文化创意等应税劳务的政策和管理;以支持自主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新企业所得税法“产业优惠”导向作用,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调整完善外贸出口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大力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三)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的总量和比重,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林渔场改革及农技推广和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支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各项措施,完善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直补和油菜种植补贴等,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鼓励金融业服务“三农”。

  (四)健全民生投入机制,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550元;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免除本省户籍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农村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功能。支持创新型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社会各类救助制度。继续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全省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40元以上。加大政法经费投入,支持“平安浙江”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财政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大扶贫投入,支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县乡基本公共支出最低保障水平,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大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项目,清理整合已有项目,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和类别档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积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预算管理体系。试行省级债务计划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益类事业单位“花钱办事”机制。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公务卡结算范围。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选择部分民生项目实施重点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巩固提高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全面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因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形成的债务。完善省财政扶持村级组织运转补助办法,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扶持力度。

  加快财政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加大清费减负力度,深入开展涉农、涉企、教育、机动车辆乱收费等专项治乱减负工作。加强会计监管力度,改变会计监督方式,提高监管覆盖面和检查效率。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