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线讯 “拜年拜年,给压岁钱。”目前,春节刚过,孩子们都收心准备上学了,而管理“红包”则成了许多学生的当务之急。这不,许多学生们正品尝着压岁钱里的酸甜苦辣呢。酸:我的钱不归我管初中学生小邹是爸爸妈妈的“乖乖女”。今年春节期间,她仍然像前几年那样,每收到一个红包,都乖乖地上交给妈妈。压岁钱全部“充公”是家中惯例,对此她早已习以为常。“我曾经抗议过,可是抗议无效。”小邹回忆说,从上小学五年级起,她就开始争取对压岁钱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撒娇、赌气、哀求,请爷爷奶奶当说客等招数她用过不少,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老爸老妈对待压岁钱的态度十分坚决,“你还小,不会用钱,再说,吃穿用你什么都不缺,还要钱干什么?”虽然父母没收了压岁钱,但是小邹体谅他们的一片苦心。小邹告诉记者,同学曾经传授给她一个“瞒报法”,比如“红包”里有200元钱,就留下100元,上交100元。这个办法小邹一直没有实施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知道,自己收到多少压岁钱,父母也要给对方家孩子数额相当的压岁钱,说到底,压岁钱实际上是父母间接给她的。想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到父母平时总是尽量满足自己的要求,小邹理解了父母。甜:手机换了,MP4有了小静和小颖是一对姐妹。姐姐小静是湖州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妹妹小颖是安吉县某初级中学学生。前几天,她们俩用今年的压岁钱买了新“装备”,小静多了一部新手机,小颖有了一个新款的MP4。小静启动新手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QQ联系同学好友。她一边发QQ,一边对记者说,为了上网、聊QQ,很多同学都换了手机,她也早有换机打算了。“老手机是刚进大学时买的,有MP3、拍照等功能,在农村老家还算可以,但是在城市就显得落伍了,现在同学之间都用QQ、短信联系,不换手机怎么行?”因为姐姐有了新手机,旧手机就给了小颖。一家人都调侃说小颖最有福气,爸妈都是40来岁才用上手机,姐姐等到上了大学才有手机,只有小颖,初中还没毕业就有手机啦。可是小颖并不“领情”,反对说她的第一部手机是“二手货”。为公平起见,小颖跑到镇上的超市,挑了一个新款MP4,把原来的MP3送了人。小静和小颖的父母亲不仅让姐妹俩全权处理压岁钱,还主动给她们提供一点“赞助”,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压岁钱让孩子爱买什么买什么吧。苦:《金牌中考》《名校作文》采购图书是学生们压岁钱消费的传统项目,随着新学期的临近,湖城书店也开始热闹起来。在府庙一带的几家书店里,都能看到学生选购图书的身影。为了抓住商机,一些书店在门口悬挂了宣传彩页,推出新春促销打折、购书赠好礼等活动,一些书店则特意在入口处设置了畅销图书销售专柜。小韩是湖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她很“内行”地告诉记者,以前辅导书都由学校统一购买,现在自己买。有些辅导书很紧俏的,等到了期中期末可能就买不到了。“过年时长辈们都给了压岁钱,攒起来数目还不小,想用来买几本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一位书店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每年开学时,很多经典教辅书几乎都会脱销。但是,记者也发现,一些在家长陪伴下来买教辅书的学生经常“开小差”,偷空到文学作品区、畅销书区找喜欢的书看。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皱着眉头说:“我很喜欢漫画,可是我只能买《金牌中考》或者《名校作文精选》。”辣:比一比谁多谁少“你今年收到多少压岁钱?”“4000块。”“哎哟,你发财喽。”“哼,有的同学都上万了,我最穷!”这是近日湖城一家老大房超市内,一名营业员和一名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近几年,随着城乡百姓收入不断增加,孩子们过年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许多孩子都能收到几百元、几千元“红包”。还有一些孩子的压岁钱动辄“数以万计。”与压岁钱一起上涨的,还有孩子们数钱的热乎劲头。许多孩子数完了自己的收入,还喜欢和同学或者好朋友比一比谁多谁少。对此,家长们各有各的看法。小学二年级学生龙龙的父亲认为,孩子毕竟对钱没有多少概念,比过就忘了。中学生张宏的母亲则担心,比压岁钱会带给孩子盲目攀比的不良影响。教育专家提醒孩子花“压岁钱”需正确引导有关教育专家近日表示,目前,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已经成为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孩子处于未成年人阶段,对钱财的使用没有自控能力,也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压岁钱。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包含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因此要教育孩子有感恩的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利用压岁钱。同学有困难应该给予帮助,但要帮得有意义,如果借钱的同学只是为了购买游戏卡或漫画书,这样会影响学习。借钱给其他同学的孩子如果利用这种机会获利,对其思想道德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在平时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问题要及时制止,让压岁钱利用得更有意义。相关链接春节“压岁钱”的来历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而且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个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习俗缘由何在?为什么要用连号的新纸币?恐怕很少有人知晓。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压岁钱来历还有另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长,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