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看似香炉的一个小陶罐,下有3条腿,微微向外撇,深褐色的表层釉彩虽已脱落不少,但仍依稀可辨……这样的一个小器皿会是什么?它是被初步认定的汉代墓葬出土文物。记者昨天了解到,2月6日,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钱江村二组的陈大姐一家,在获悉从自家杨梅园里挖出的这件器皿是汉代文物时,他们毅然决定将其捐赠给海宁市博物馆,受到有关人士的好评。
据陈大姐介绍,2月3日下午,她和家人正在镬子山西南坡自家的杨梅园里给杨梅树翻土时,突然一锄头下去,感到底下有些东西。“我们觉得很稀奇,就放下手中的锄头,蹲下身去,用手一点点地刨开土,竟发现了几块已经碎掉的陶片……接着用锄头挖了一阵,就挖出了3个小陶罐,由于力量没掌握好,有2个已经破损了!”
“我们看过这个较为完整的陶罐,发现它直径约30厘米,可能因为年代久远,也可能因为在地下埋得时间较长,它身上那层深褐色的釉彩已经脱落不少,但还是依稀可辨,这是什么呢?”陈大姐说,她家发现这个陶罐后,惊动了周围的邻居,“有人说这可能是珍贵的陪葬品,也有人说这可能就是个香炉,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希望有关专家来看看。”
海宁市博物馆副馆长董月明获悉这一情况后,专程来到陈大姐家,在详细察看了这个小陶罐后认为:该小陶罐子母敛口,双耳残,鼓腹平底,器型较小,胎体较厚,三足上饰兽面纹,残耳上亦有纹饰,“可初步判断为汉代墓葬出土的泥质硬陶鼎,对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陈大姐认为,这样的宝贝放在自己家里会影响它的价值,于是就捐给了海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