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轮请注意,你船已偏离航道200米,请注意安全穿越锚地。”“‘台门5号’,请注意减速慢行。”每天,沈家门海事处执法大队的人员都要通过“海巡1137”的高频喇叭向墩头码头附近水域的客运船舶做出安全提醒。
自春运开始后,我市海事处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就在客流量密集、船舶交汇频繁、通航环境复杂的墩头客运站周围水域进行蹲点值守,保持客运航道的畅通,确保旅客的人身安全。
海事工作人员的一天
“今天海面风力西北到北风达到8~9级,望各执法人员做好现场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安全。”手机短信铃声惊醒了朱舟群,他抓起手机看了眼短信,迅速跳下床,5分钟后在家门口拦了辆出租车立即赶往小干渡口。
朱舟群是定海人,同时也是沈家门海事处执法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早上6点55分,朱舟群比规定时间提前15分钟赶到了小干渡口,与他同组的虞伟江已经站在了 “小干渡1”轮的前面。“看来你昨天又没睡好啊!”“听着风呼呼地吹,怕早上听不到启动指令啊!”两人相视一笑,顶着凛冽的寒风认真执行起了客运守护的任务,在检查船舶未超载、确认风力条件允许“小干渡1”轮航行后,才向船长下达了开航的指令,但还是一再告诫船长一定要密切关注海况,注意安全航行。
上午8点30分,风力减弱,朱舟群与虞伟江结束“站高峰”任务返回海事处,在单位附近喝了碗热豆浆、啃了两个包子后,又马不停蹄地忙起了一天的工作。马峙锚地清舱监管、锚泊船值班情况检查、虾峙门航道疏通、走访沈家门街道了解渡口管理情况……每天,沈家门海事处执法大队每位人员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在春运期间更是如此。
锚地的“流动海事处”
“流动海事处”是沈家门海事处在创建马峙文明锚地过程中创立的一项全新的海事监管服务模式,主要由执法大队担任管理职责。春运前夕,执法大队根据辖区特点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目的是加强春运安全检查,并专门制定了《文明锚地流动海事处工作机制》,在马峙锚地专门布置一艘海巡艇,抽调精兵强将一天9小时值守“流动海事处”进行现场巡航巡查,全面履行海事监管职责,向社会提供承诺的马峙锚地8项服务措施,即监管服务、应急服务、港口业务联络服务、补给联络服务、安全信息提供服务、险情预控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电子政务服务。有时候为了一次清舱作业安全,他们会连续两个晚上守护在旁。
实行“流动海事处”以来,对电煤船、大型油船、A级船舶等在办理签证、口岸查验、使用锚地、海事处理、审批等环节给予优先考虑和适当增速共计100余件次,有力保障了春运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同时,还义务为船舶提供供水、供油、供菜、供粮、船舶配件、船员紧急调换、船员交通等方面的补给联络服务50余次,向船长、代理公司等发出恶劣天气预警短信200余人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80余次;处置险情5次。
营救海上遇险夫妇
1月12日上午,一位40多岁的女士带着她儿子,专程到沈家门海事处送上了写有 “蛟龙出海鱼水亲,劈风斩浪见真情”的锦旗,并紧紧握着大队长张承的手说:“真是谢谢你们,一看到你们,就知道自己有救了。”
该女士名叫王亚,岱山秀山人,1月11日她与丈夫从沈家门驾小舢板回家途中,遇西北风袭击船舶触礁,搁浅于朱家尖柱子山北侧水域的滩涂。当时正值凌晨5点,冰冷的海水打入船内,王亚夫妇一时失去了主意,下意识中拨通了沈家门海事处的求救电话。接报后,正在值班的沈家门海事处大队长张承火速和队员出海营救。半小时后,他们赶到了现场。由于事发水域礁石丛生且正值落潮,海巡艇无法靠近。张承立即向船东说明情况,稳定其情绪,并在原地实施警戒,等待正在赶来的营救船。在营救的40分钟时间里,张承一直用电话安慰王亚夫妇,共与他们通话25次,并提醒他们一定要以生命为重,一旦船保不住立刻跳上滩涂。张承还12次与相关部门和领导协调,直至王亚夫妇被顺利接至营救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