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一般遵照就近分配原则,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现象在舟山依然存在。每到开学前,总有家长为了学区不好而东奔西跑,为孩子能上一家好一点的学校而烦恼着。
有人买学区房 有人交择校费
已经有了一套住房的韩女士最近往中介所跑得挺勤,她想买套学区好点的二手房,不为自住也不期待升值,只为了让儿子读好一点的学校。“谁让咱当初买房子的时候考虑不周全?小学是城东小学,初中是东海中学,都不太理想。”韩女士说。
“学区房不管多么老旧,只要买房者看中它的学区好地段好,基本不愁卖。”定海蓬莱新村一家中介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旧房有时能卖到和新开发楼盘差不多的价格,甚至更高。而一些买房者大多只为子女入学,买完后又马上委托中介出租。
由于学区地段有时会进行调整,再加现在房价居高不下,怕落空或被房市套牢的择校者,更多地选择另一种途径,就是交择校费。尽管有关部门明令义务教育阶段不准择校,但择校费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只有一个小孩,亲戚朋友中托托关系,拿出几千元择校费,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是心甘情愿的。”市民洪先生就是出于这样的心态交了择校费,虽然过程烦人,好在结果挺让他满意,最终还是把女儿送入定海城区的一所“名校”。
择校面临的心理困局
由于“名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和认可度,许多家长趋之若鹜,以至于教室里“人头济济”。一位拿出几千元择校费把孩子送到定海城区一“名校”的家长向记者提起,开学那天看到挤满教室的小脑袋时,她忍不住失望:“一个班居然有近60个学生!老师怎么顾得过来呀?”
而一位坚持没有择校、让孩子就近读普通小学的家长,享受的是一个班只有二十几个学生的小班化教育,而且对老师的认真负责挺满意,但她遭遇的是另一种尴尬:“我妈说,我出去都不敢说外孙女在哪个学校念书了。”
“其实对于小学择校的原因,家长的心理期待和攀比远远大于小学学校本身存在师资力量差距。”何育才代表这样认为,并在议案中提出几个破解择校困局的对策。
对策一:同一城区中小学校加快强弱撤并。何育才认为,去年定海四中的撤销惠及城东北角一大片居民,该地区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同样,定海小学檀枫校区的开办同样也惠及一大片居民,而相距如此之近的城东小学为什么就不撤销呢?
何育才说,只要城东小学或海滨小学换一个定海一小分校或廷佐小学分校的名,校长统一,教师稍微调动几个,居民择校的冲动可能会大大降低,而马上引起的可能是择校减少和教育均衡大大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这方面看,在如此小的城区内加快强弱学校的撤并,是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有效并可行的方法之一。
对策二:同城教师电脑排校。“这也是实现教育均衡最有效的方法。”不过这方案可能会触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因此需要教育部门拿出更大的勇气。
“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普遍性与公平性。”何育才说,虽然自己不在教育系统内工作,建议内容可能有些幼稚,但作为人大代表,就是为一群人代言,至少在身边有一部分人认为:在舟山实现同一城区教育均衡是可行的。别的城市已有成功的先例,相信我们舟山也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