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赵关甫照例来到种植甜瓜的大棚,开始一天的忙碌,查看温度、控制湿度,施肥培土……每个环节他都按照相关要求操作,丝毫不敢马虎。可实际上,赵关甫并不是在为自家工作,他只是嘉兴市褚大姐甜瓜合作社的雇工,合作社给他的工资是每月1500元。“我现在也是一个工人,只是我的工作是种瓜而已。”赵关甫满意地说。
和赵关甫一样,每天在褚大姐甜瓜合作社劳作的农民有近30人,他们能够顺利得到这种就业机会,则得益于被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称为“褚大姐”模式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且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农民就业渠道,有效解决四五十岁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创造这一模式的,就是南湖区余新镇余西村的“褚大姐”——褚富宝。
跟甜瓜打了十年交道的褚富宝坦言,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是个双赢的结果。在种瓜初期,由于规模较小,褚富宝一家人完全有精力伺候甜瓜大棚。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人手紧缺的问题,摆在了褚富宝的面前。与此同时,褚富宝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后,一些原本是干农活好手的中年农民,却成了居家一族,虽然也有强烈的打工意愿,但是受制于技术、年龄、体力等客观劣势,实际上这些人很难在企业找到合适工作。
“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来合作社种瓜呢,这样双方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一个想法出现在褚富宝的脑海中。说干就干,于是一批类似工人的农民,来到褚富宝的甜瓜种植基地。这些农民兄弟按照规定的种植技术要求,每天精心伺候大棚里的甜瓜,然后获取一定的报酬。正是受益于这种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褚大姐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余亩,受雇农民的数量也达到了30多人。
对于这一模式,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为全市农业农民的转型探索了一条新路。现代农业要求规模化生产,因为只有规模化,才能生产出具备优质安全等质量要求的农产品,这不是传统的散户农业所能达到的。褚大姐模式正是实践了这种理念。同时,随着全市“两分两换”工作的推进,需要更大程度上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褚大姐模式成功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农”的就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土地流转后,原本生活贫困的农民,或许会陷入新一轮的贫困中。怎样更好地带动这些农户脱贫,褚富宝又想出了“借鸡生蛋”的办法。针对农户缺乏前期资金投入的症结,褚富宝自费掏钱搭起十余个甜瓜大棚,然后免费给周边困难农户种植,并且声称: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免费帮助甜瓜销售。
正是在这一新型脱贫模式的帮助下,余新镇金星村的沈贵松走上了致富路,“如果没有褚大姐的免费大棚,我想种瓜,就要先拿出15000元资金,这对我们家根本不现实。现在有了褚大姐的帮忙,每年我只要出基本种植成本,而且还不需要为销售发愁,可以说只要自己勤快点,就是一个稳赚的活。”
为扩大帮助范围,褚富宝在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帮助下,搭建起10个大棚,创建了“褚大姐创业扶助基地”。同时,褚大姐甜瓜合作社还建立了党支部,以便在帮助农民脱贫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马姚良、丁松根等一批贫困户,依靠创业扶助基地,开始有了脱贫致富希望。对于合作社建立党支部这种新生事物,有关人士评价道:“以前村民都以村为单位聚居,村里的党支部就能够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作用。但是随着土地的流转,目前更多的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这样打破原先的村落概念后,难免会出现空白区。而像‘褚大姐’这样以合作社为载体建立的党支部,能够很好填补这种空缺。从长远来看,这种类型的党支部,或许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在农民的致富增收上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