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突破“缘约”束缚 实现超越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人(简称“温商”)率先兴起,并迅速形成为一个商群,是浙商的先发代表,创造了著名的区别于“苏南模式”的“温州模式”。

  温商是一大批能工巧匠和贸易能手,他们通过血缘、姻缘、亲缘和地缘等聚合在一起,形成“家庭工业+专业市场+营销大军网络”的“温州模式”。所以,“温州模式”也可以称为“能人+缘约”模式。“能人+缘约”的“温州模式”,也是一种创业创新模式,即“少数人领先创新和多数人跟从模仿”的创业创新模式。如桥头市场就是发端于:叶尧林、叶尧青兄弟俩从黄岩县路桥纽扣工厂买来一批纽扣,在桥头镇试卖,不到一天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就销售一空,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很快形成100多个纽扣摊位。正是这种“能人+缘约”的“温州模式”,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创造了温州和温州人奇迹。

  但正是创造了温州和温州人奇迹的“能人+缘约”的温州模式,造成了温州和温州人经济继续发展的障碍。这障碍主要在于“缘约”。“缘约”是矛盾的,既是自然或天然约定,又是需要用情和经营的,主要是一种情感纽带和特殊关系。“缘约”区分亲疏远近,自己人与外人、温州人与非温州人的界限鲜明,因此对外是封闭和排斥的,尤其是对温州和温州人以外的文化和人才的排斥,所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温州村”往往脱离当地社会。同时,对内也往往是搞“小关系”、“小团体”和“小地方”,难以普遍地开展真正的合作。不少温商的股份合作制甚至是股份制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缘约,而不是真正的契约。同样,温州商会也往往是一种缘约组织,是由缘约构成的“圈子”。温商极重视在“圈子”里的地位,当选会长既说明自己被“圈子”内的人认可和肯定,也能获得“圈子”外的人的尊重和抬举,可以方便地联络当地官员,建立特殊的私人关系,获得更多的信任,容易得到社会资源如土地和银行贷款等。正因为如此,“缘约”往往排斥理性原则和公平标准,不利于社会化和现代化。

  温商要加强创业创新以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缘约”的束缚和超越“缘约”的限制。这关键是实行开放,尤其是心理和文化的开放,实现个人、组织和地区的社会化,广泛和充分地与外部社会和人士交流、沟通、融合,以理性的原则和公平的标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以合作或联合的方式加强创业和创新。

  事实上,温州本地也有不少人以这种模式进行创业和创新,他们大多思想开放,眼界开阔,心胸广阔。在其他温商面临宏观调控和经济紧缩而处境艰难和业务下降时,他们的团队士气很高,业务蒸蒸日上,市场前景看好。温州以外这类温商更多,如在北京经商和办企业的乐清人杨乐钧,超越功利,有气度和胸怀,善于学习和合作。杨乐钧与香港的一家基金公司合作,尽管对方只占30%多的股份,但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对方。同时,聘请在北大的EMBA同学担任公司总经理,并给予股份。在别人眼里,杨乐钧既是温州人又不是温州人。杨乐钧与他的合作伙伴包括温州人和非温州人,一起进军前景广阔和前途无限的风力发电等新兴行业。正是这些新型温商,使创业创新的“温州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变成“现代企业+产业链+营销终端网络”,即“能人+缘约+契约+联合”的模式。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相关稿件  
·温州商人四川灾区寻觅重建商机
·蔡良勇:一个温州商人的巴黎奋斗史
·在迪拜做生意的温州商人被绑 绑匪索要赎金3800万
·30年,温州商人这样成长(组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