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早春二月。
天色乍暖还寒,半阴欲雨。
虽然早已习惯于四处参观楼盘,但我们早报房产工作室一行8人,这次却带着少有的兴奋心情,准备进行一次特殊的看房。
“一曲溪流一曲烟”。风景迷人的杭州西溪湿地,未来将成文化名人的集居地。2月12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国画家吴山明、音乐家徐沛东、策划家朱海、导演崔巍、编剧邹静之、作家余华和麦家等8位文化名人正式签约入住西溪创意产业园。除此之外,台湾剧作家、导演赖声川,漫画家朱德庸,英国经济学家、创意大师约翰霍金斯等也成为首批入住的名家。
名人在西溪的家会是什么样?带着好奇心,我们出发了。
上午9点15分,从体育场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驾车一路向西。
10点未到,已经抵达西溪创意产业园区。保安查问极其严格,再三确认,幸好我们事先已经邀请西溪湿地资产运营部经理周应福作为此行的导游,才顺利通过。修剪得极短的平头整齐而干练,一身深色休闲服,周经理一见面,开口略带广东腔:“最近接受采访,介绍情况,嗓子都快哑了。现在带你们去看。”
边走边聊,一眼望去石子小路蜿蜒,池边芦苇摇曳,回廊青藤萦绕,各处翠竹丛生。
那一幢幢的房子虽然相邻很近,却各不同。有的外墙一色浅黄竹格栅,有的是整齐的马赛克白墙,还有的二层是古旧的木头门窗,仿佛河道两旁的水乡人家,那一扇扇窗或半掩或敞开,盯着看一会,让人觉得下一秒就会有一位粉面含春的姑娘探出头来羞涩地把窗合上。
最先来到的是吴山明的寓所,房子是整齐的三层楼,大气敞亮,门口堆着的大陶罐都有六七岁小孩那么高。“是花盆还是水缸?”大家七嘴八舌猜起来。“呵呵,是花盆。”刚才还话语不太多的周经理忍不住解释道。
朱海的房子更像普通的小别墅,虽然是水泥毛坯,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楼客厅、洗手间、厨房、楼梯的布局,上面则是卧房,标准的家庭式设计感。
“余华老师的样子就像一个亲切的老农,他几乎是最早跑来挑的,衣着也很随意,蹲在门口的石头上抽烟。”周经理话音未落,我们已经看到了那块大石头。“这面黄土墙,最让余华老师动心。”话语间,大家纷纷掏出相机手机噼啪拍起来。
池塘、甲板、青藤、黄土墙,余华未来的家成了我们一行8人艳羡的理想之家。
曾在余华的《活着》的前言中,读到过这样的文字:“我最喜欢的是傍晚来到时,坐在农民的屋前,看着他们将提上的井水泼在地上,压住蒸腾的尘土,夕阳的光芒在树梢上,照射下来,拿一把他们递过来的扇子,尝尝他们和盐一样咸的咸菜。”或许,这就是对他的“泥墙情结”最贴切的诠释。
……
程蔚东屋墙内有棵百年柿子树,朱德庸的小洋楼是漫画般斜度变幻重叠的屋顶,每座木桥、每盏藤灯都是独一无二的造型,那怕是临近的小路,一条是石头铺砌,另一条却是砂岩堆积。
辗转于屋宇水草间,一瞬间,大家已经略微失去方向感,不过此时,方向感也已经失去了意义。
一大片水面,目光所及三叠水面向远处延伸,恍如九寨沟里的海子,虽然没有那夺目的湛蓝五色,但碧绿的水面氤氲含烟。当我们站在因《非诚勿扰》而著名的那套房子前,惊呼此起彼伏。学着电影里葛优的口吻:“这里是我的客厅、这里是我的卧室。”这样的世外桃源,令我们恍然间疑似梦境。
未来,这里是冯小刚的。
坦白说,早已看惯了制作考究的豪宅,洗手间与墙缝的误差,可能都不会超过半个厘米。相比之下,这里的名人住宅就房子本身略显粗糙,但我们却不忍挑出任何毛病。
大文豪林语堂曾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如此描述古人的居住理想:“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鹤报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不却;酒行有醉,醉不归。”
百余字中,着眼屋子本身的寥寥无几,而对于外部环境与居住的精神气质却是不吝笔墨。
西溪,正向我们缓缓展开梦幻家园的画卷。
西溪,且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