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0日讯
“我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上奔波好几天了,可还是没有找到让我儿子满意的工作。”昨天下午,在市区劳动力市场,来自安徽宿县的李桂东不停地在各个职介所前穿梭,“实在找不到,只能让他先闲着了。”
李桂东的儿子今年21岁,在老家的时候跟人学过一年的油漆,但嫌油漆工的活太脏,后来就一直闲着在家。去年下半年,李桂东将儿子带到了自己打工的永康。看他在厂里工作多年,所在的企业负责人给他的儿子安排了一份电动工具压板的活。“干了不到3个月,儿子说这活太辛苦了,而且挣的钱不多,不想干了。”李桂东说,当时正遇到厂里出口订单减少,他的儿子自然也被裁员了。
和李桂东的儿子一样,记者在我市各地的劳动力市场里发现,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打工者一方面没有太多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对工资的要求较高,所以工作普遍比较难找。陕西人柯闲成今年23岁,记者看到他的时候,他蹲在东阳劳动力市场大厅的一个角落里抽烟,茫然地望着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
小柯和老婆、父亲一起来到东阳打工已经一年了,老婆和父亲都找到了月薪1200元的工作,唯独他自己一直没着落。小柯觉得,去年能找到1500元的保安工作,今年同一份工作只给1000元,接受不了。“我们的要求低一点,找工作就简单些。人在外面不可能找不到工作,可他就是不听。”小柯的父亲有点无奈。
据了解,像李桂东儿子和小柯这样的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在我市的劳动力市场上占了很大的比重,与他们的父辈比起来,他们受到过一定的教育,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上与城市人口差距依然很大,吃苦耐劳和工作经验又比不上他们的父辈,再加上在城市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容易与同龄城市人比较,所以在职业规划上容易出现偏差,成为“啃老族”。
有关专家指出,对于这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方面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对他们进行技能和文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