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4日讯
武义属于半山区县,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近年来,武义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创新、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8元,比上年增长12%。
“南蚌北茶中超市”
武义农民足迹遍天下
武义农民外出创业,已形成“南蚌北茶中超市”格局。
“南蚌”起步于1982年。目前,武义县从事珍珠养殖的已有5000多人,养殖水面达3万余亩,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当时,武义县外贸局从省外引进淡水珍珠苗,交给已从事淡水珍珠养殖24年的陈祖良试养。一开始,陈祖良以养苗为主,3年就成了让全村人羡慕的“万元户”。到2008年,已有5000多武义人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安徽、江苏、福建等省养殖珍珠。
“北茶”起步于1995年,主要是把武义茶叶等农产品推销到北方市场,以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开茶庄为主。1995年,更香茶叶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和妻子朱丽俐带着2000元钱进京创业,从经营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茶店起步,现已发展为拥有全国最大茶庄、百家连锁直营店、3个茶叶基地、6万多亩茶园,年销售额达3亿元的综合型茶业集团。俞学文2006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008年3月,作为中国茶界唯一的人大代表,他将农民的心声带进了全国“两会”。2009年1月,俞学文又荣获“2008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
“中超市”也起步于1995年,指的是武义农民在沿海省份的中部地区开办了许多超市。如今,“武义超市”遍布江苏昆山、常州、苏州、南京、张家港、江阴、无锡、吴江和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还出现在山东、安徽等地的大城市。
1994年,曾做过17年民办教师的曹德光试着在上海开了一家小超市,第二年又在昆山一个菜场边开出一家小超市,生意挺不错。消息传开后,在三港、大溪口、西联、桃溪、坦洪、柳城等武义南部山区乡镇引起连锁反应,农民纷纷离开田头、山头外出闯码头,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小超市越办越多。如今,武义农民在外地开办的超市已达3480家。
大力发展来料加工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外出闯码头不仅为武义农民带来了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农民创业热情。不少人根据武义本地特点不断挖掘家门口的创业机遇。
昨天上午,记者在武义县桐琴镇上马坞村村口一户农家看到,有的妇女正在电脑绣花,有的在缝制雨伞。原来,这里是村民颜杰创办的来料加工点。上马坞村党支部书记颜则时对记者说:“这个来料加工点去年加工额有100多万元。今年春节一过这里就忙开了。来料加工使村民不出门就能赚到钱,既照顾到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也不耽误农业生产。”
颜杰2006年起办起了来料加工点,刚开始只有5人,产品也较为单一,后来销路慢慢从武义拓展到金华、义乌、东阳等地,参与加工的人数不断增加,现在已有30多人。
来料加工已成为武义农民创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2008年武义新办家庭工厂520家,从业人员达2711人,收入达5465.38万元。来料加工专业村已发展到267个,有来料加工经纪人571人、来料加工点1645个、从业人员2.2万人,2008年来料加工总收入达2.61亿元。
温泉游声名远播
农家乐颇具特色
除了来料加工,近年来,武义县充分发挥当地的温泉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游。
“栀花兼野蕨,山笋土鸡汤。新火清泉煮,城中哪得尝。”武义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所作《游宝泉岩杂诗·山中餐》生动描绘了武义“农家乐”的独特风情。目前,全县已开办“农家乐”120余家,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营业收入达3500多万元。
入冬以后,外地许多“农家乐”休闲游转入淡季。但武义“农家乐”经营户并不为此担忧。夏有牛头山之清凉,冬有清水湾之温泉,一年四季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天然居”经营者沈永武说:“天气冷下来,温泉游却热了,我们的接待旺季也开始了。”“天然居”地处温泉度假区附近,泡温泉、吃农家饭已经成为许多江苏、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游客的假日选择。当地农民从“农家乐”经营中尝到了甜头,越干越起劲。
武义县熟溪街道抱弄口村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离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古生态村郭洞村只有2公里,离“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武义温泉只有3公里,是避暑胜地。村中分布着众多农家小楼,依山傍水,独具风情。每逢节假日,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众多游客就纷至沓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偷得浮生半日闲。农民自家吃不完的蔬菜、家养土鸡下的蛋、溪里抓来的小鱼,拿到“农家乐”都能换成钱。据了解,目前抱弄口村已开办“农家乐”21家,年总收入近200万元。
桐琴镇上丰村农民陈卫杰种植毛竹多年。以前,由于鞭笋在夏季收获,难以储藏,每次采挖的数量不多,加上销售不便,所以很少采挖,白白浪费在山上。自从附近有了“农家乐”后,他与之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现采现卖,每公斤批发价高达8元,2008年仅鞭笋收入就达1800多元。
纷纷组建合作社
农民抱团闯市场
武义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特别注重在开发特色资源上下工夫,重点培育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辐射力强的特色产品,发挥生态优势,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形成了茶叶、毛竹、畜禽、蔬果、宣莲、蚕桑等优势产业带。同时,把创办龙头企业和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壮大市场主体。目前,武义已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9家,联结基地23.8万亩,带动农户8.7万户。全县已组建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86家。
柳城畲族镇前湾村的潘志淼2004年加入宣平板栗合作社。2008年初,他种植的板栗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大量板栗树被压断。在这困难时刻,合作社赊给他6吨板栗生产专用肥,鼓励他改造中低产板栗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板栗成熟后,合作社又积极与全国各地的板栗经营大户建立业务联系,搭建市场平台,稳定板栗销路。2008年武义板栗虽然减产,但价格却上涨了5成。潘志淼的200余亩板栗总收入达12.8万元,比上一年增收近8000元。
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武义县还成立了“农家乐”、家庭工业、来料加工等行业领导小组,引导组建了超市行业商会、茶叶协会、珍珠养殖协会以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行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创业就业增收格局。
创业是一个常新的话题,而农民创业更需要多方扶持。武义农民创业,外有市场,内能支撑,必然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