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化名)已经出院近一周了,昨日,省立同德医院妇产科主任刘玮回访时,她仍怒气未消:“他害我子宫都没了,我要和他离婚。”刘玮赶忙劝解,这不能全怪她老公。
原来,这一切皆因那份让人看不懂的体检报告单。
事件
丈夫一句话延误了病情
40岁的张云是台州某学校的教师。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体检,妇科检查也在其中。但是,每次体检她都要逃跑,“妇科检查的仪器放进去太难受了,很痛的。”张云说。
支撑她“逃避”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妈妈那个年代从不做妇科体检,不照样活得好好的?”而且在她身边,也有好几个同事一到体检就开溜。张云这一“逃”就是7年。去年单位组织体检,加进了一些新的妇科项目,其中包括宫颈癌检查。出于好奇,张云也参加了体检。
难得参加一次,她对体检结果特别关心,主动跑到医院拿体检报告单(按照程序,报告单应由学校转交给个人)。“去拿检查报告单时值班医生已经下班,我也看不懂体检指标。”张云说,诊断报告上写着“CIN1”。
拿着单子回家后给老公看。公务员老公坚定地告诉她,“癌症是CA,这是CIN1,没关系的”,然后随手就把报告单扔进了抽屉,一放就放了七个月。
今年,单位再次组织体检,张云不想再去,从抽屉里找出单子给妇科医生看,“你看,我去年检查过的,都好的。”医生一看脸色马上变了,“CIN1的意思是宫颈癌前病变,很有可能现在已经转变成癌症了,马上做个TCT检查。”
拿到第二份检查报告后,张云腿都软了,“宫颈CA”。
安顿好工作后,她和丈夫马上到省立同德医院就诊。医院安排她再做了次快速切片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只能对她进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把子宫切了。”刘玮说,手术保留张云的宫颈,对其以后夫妻生活不会造成影响。
医生
报告单太专业,不能全怪老公
“如果不是当初他那么信誓旦旦地说,我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张云一想到这病情,就一肚子窝火。
“其实不能完全怪她老公。”刘玮说,报告单用的是医学专业术语,一般都需要妇科医生解释。另外,宫颈癌形成一般要历时5-10年,形成前宫颈细胞会发生早期变化,如果病人能够每年参加体检,可以发现细胞病变,只要切除小小一块病变组织就行。
刘玮介绍,诱发宫颈癌的是人乳头瘤病毒,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感染性病、吸烟和免疫功能衰弱人群均易感染。“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癌症中最容易在癌前被查出来的一种。”目前细胞学检测技术TCT检查对宫颈癌的早期检查率高达90%,如果原位癌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率几乎100%,而等到有了症状,如阴道有了分泌物,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等大多已到晚期,较难治愈。
刘玮认为,有三年以上性行为的、25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都应该定期做妇科检查。
释疑
为何报告单成“天书”?
丈夫的武断的确拖延了张云的病情,但是如果报告单“CIN1”后面标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张云会不会因看到“病变”二字而引起警惕?
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应晔告诉记者,体检报告单的写法并非统一格式。以宫颈癌检查为例,一般临床医生会用英文写CIN1、CIN2或CIN3,“阿拉伯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等级,一般2和3就需要马上手术切除治疗了”,而病理医生经常会写“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CIN1)”。因为报告单的格式、内容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
杭州市卫生局办公室副主任应旭铭解释,其实体检报告单上反映的是检查指标,并非确诊病情。导致体检指标出现异常的原因很多,例如检查出血糖过高,可能是病人本身的确是出现了糖尿病,但也可能是病人在检查前糖分摄入过高。
“医生无法根据一次的体检结果,就确定体检者是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压疾病的确定,必须是患者在不同天的三次血压测量结果都高于正常范围,才能认定他是高血压患者。”应旭铭说,这些指标是给临床医生做综合参考的。
提醒
个人体检和单位体检流程有异
张云的体检是由单位组织的,一般医生会将体检报告单交给单位,由单位相关负责人转告病情。如果她走了常规单位体检程序,或许可以及时知道病变。
省新华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人体检和单位体检程序是不同的。个人体检程序如下:到体检中心选择检查项目→收费处交款→填写体检表并参加各项体检(如抽血、透视、内外科、五官科等)→体检报告单反馈体检中心→医生向病人解释体检结果。
单位体检程序则是:单位选择体检套餐、报送体检者名单→体检者凭身份证参加体检→体检报告单反馈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交给单位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单位负责人向体检者转达体检结果。
一般来说,个人体检时如果体检报告单中有异常结果,体检中心医生会当场告知体检者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单位组织的,则由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转告,在此之前医生会将信息告诉该负责人。(感谢楼女士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