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在全省“一高一领先”目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增长16.3%。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19.67亿元,增长25%。全市各区、县(市)均能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区地方财政收入397.2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增长16.1%。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本级可用资金105.7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0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9%,增长19.2%。支出超预算的原因是省补助项目的追加,以及建立援川专项资金。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执行结果:收入合计367.08亿元,完成计划82.3%。其中,土地出让金359.33亿元,完成计划的81.4%;支出374亿元,完成计划的92.5%。土地出让金按现行体制结算,市本级可用131.62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执行结果:收入128.08亿元,完成计划的112.9%,增长26.5%。实际支出96.68亿元,当年结余31.4亿元,累计结余147.36亿元。
汇总以上市本级预算内、政府性基金可用资金245.07亿元,动用上年政府性基金结余3.85亿元,相应支出共248.92亿元。
2008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主要情况:
(一)克服减收因素影响,完成收入任务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实施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和完善聚财机制,克服困难,完成年初预算收入任务。
(二)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提振发展信心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市共优惠税费逾38亿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解困。二是扶持企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市本级工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共投入15.68亿元。三是支持科技创新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7.07亿元。创新财政资金操作平台和投入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四是通过优化服务和环境提信心促发展。
(三)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生活品质
市本级预算内民生支出74.64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0.6%,民生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的92.8%。各项法定支出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市本级投入“三农”资金6.86亿元,增长25.6%。二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本级投入近40亿元着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其中教育投入17.43亿元;医疗卫生投入9.48亿元;文体事业投入12.53亿元。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全年市本级投入22.37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市本级环保和绿化投入5.92亿元。五是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市本级城乡社区事务投入12.27亿元,增长24.8%。增加了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人员收入平均提高55%。六是保障公共安全。全年市本级预算内公共安全支出10.08亿元,增长18.2%。
(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市本级投入城市维护建设和基本建设的资金132.26亿元,其中预算内支出13.7亿元,政府性基金等支出118.56亿元。主要用于地铁工程、公交优先、购买公交服务、廉租房建设、危旧房改善、截污纳管、庭院改善、城市道路桥梁、垃圾处理工程等,改善城市住、行环境,保障“最宜居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五)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兑现政府承诺
按照市政府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分类,财政共投入33.9亿元。其中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8.95亿元;扩大城乡社保受益面1.27亿元;加强就业援助2.29亿元;缓解行路难、停车难8.39亿元;完善城市公建设施8.16亿元;破解低收入家庭上学难6093万元;提高城乡环境质量3889万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健全物价补贴2亿元;改善卫生体育设施1.19亿元;改善基层文化设施6540万元。
(六)厉行节约平衡收支,防范财政风险
为支援青川灾后重建,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作为援建资金,市本级列支9348万元。财政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增收向增收节支并重转变,从重分配向分配与管理并重转变,从重投入向投入与绩效并重转变。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再压缩5%,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实现了零增长。市本级政府性债务得到了进一步压缩,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
二、2009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9年我市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减负解困、涵养财源,营造环境、扩大投资,厉行节约、提高绩效”为目标,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完成财政收支平衡的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的总体要求编制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市区地方财政收入432.25亿元。市本级安排财政支出预算116亿元,增长9.7%。剔除暂停和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财政保障的不可比因素,按可比口径增长8%。支出预算安排中,用于民生的支出88.08亿元,增长1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9%,新增财力全部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和支农支出等法定支出安排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306.50亿元,下降16.5%;其中,土地出让金300亿元,减少59.33亿元。支出计划306.50亿元,下降18%;其中,土地出让金300亿元,减少62.41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118.80亿元,下降7.2%;支出计划112.47亿元,增长16.3%。
三、2009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一)保障民生,更加注重促进消费
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安排8.34亿元,增长21.6%。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投入,安排预算内资金18.34亿元、政府性基金等6.92亿元。三是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安排预算内资金38.53亿元。其中文化体育5.2亿元,增长44.1%;教育15.08亿元,增长26.2%;科技8.13亿元,增长15.1%;医疗卫生10.12亿元,增长19%。四是加大城乡社区事务投入,安排预算内资金14亿元,增长14%,转移支付社区管理经费3.17亿元。五是加大绿化环保、生态专项投入,安排7.53亿元。六是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安排10.79亿元。七是确保房产24条新政的兑现,新增1亿元。八是发放消费券,安排1亿元。
(二)减负解困,更加注重涵养财源
全市出台“四个超20亿”政策。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减轻企业增值税负担超20亿元;二是降低和临时性适当下浮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减轻企业用工负担超20亿元;三是落实国家、省关于营业税等地方税费的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地方税费负担超20亿元;四是安排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超20亿元,调整提升产业结构。
(三)营造环境,更加注重扩大投资
一是营造金融环境。鼓励金融保险业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二是营造人才环境。提升各类人才的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积极性。三是营造商贸环境。助推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发展。四是营造文化创意环境。支持优势文创产业。五是营造旅游环境。加大市场推介、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投入。六是营造城市环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七是营造信息环境。提供更佳的政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四)厉行节约,更加注重提高绩效
一是对部门预算实行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会议、接待、公务用车经费三个“零增长”。二是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继续压缩2200万元,用于民生事业和支援四川灾后重建。三是结合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权清理和规范。四是规范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发放。五是继续严控政府性债务,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六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加快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打造公共财政、民生财政、阳光财政、绩效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