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浙江省第二个志愿者日。据了解,在3月5日前后,全市一万多名志愿者将用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这几天,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
镜头一:这些手艺很有用
在沈塘桥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点,记者见到了年过半百的竹藤手艺师傅李大伯,正用他略显粗糙但十分灵活的双手维修一把旧藤椅。李大伯告诉记者,他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今天他和社区早就联系好的,就是想为附近的居民帮个忙。“现在从事竹制品修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有些老年人还是喜欢用竹篮、藤椅之类的,这点手艺在他们眼里还是挺有用的。”李大伯说。一位手拿竹篮等候的大妈,不停地向记者夸道,“李师傅手艺好,人品也好。”
隔着李大伯还有一位摆着修鞋摊的金师傅,他的摊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等候了。已经修了15年鞋子的他,面对采访时显得有些腼腆。他说,这次活动是他自愿报名的。“活着么,总要为社会作点贡献吧。”
镜头二:老外也做志愿者
在浙大求是社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记者看到了两位“蓝眼睛”。一位是来自瑞士的浙大留学生志愿者,谈及本次志愿者活动,他显得很兴奋,“能在中国干一些服务中国人民的事,感觉很不错,而且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中国,让他们更了解瑞士,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位是浙大医学院的外籍教授,由于测血压的人较多,没能对他做进一步采访,但他的温和有礼、耐心周到让记者印象深刻。虽然两人国籍不同,年龄不一,却都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且待人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洋雷锋”应该是对他们最合适的称呼。
镜头三:我们需要志愿者
在半道红社区,正在免费理发摊排队的章奶奶笑着对记者说:“真是方便了我们,麻烦了他们!”据章奶奶讲,她在私人理发店理发虽然只要四块钱,但去最近的理发店也要走上十来分钟,现在志愿者就在家门口,服务态度又好,所以每次她都来。旁边等候的几位居民都表示,“方便”是他们来这里的最大理由。
镜头四:志愿者活动早已经常化
据介绍,现在杭州的志愿者有47.9万人,全市90%以上乡镇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站率达75%,在社区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开展的为民志愿服务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此外在奥运会、西博会、动漫节、打造“最清洁城市”,抗震救灾、抗冰除雪等活动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而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