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的工具,一件不少。
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中国大墓多半上面有封土堆,以秦陵为例,封土堆的形状就恰似一个量米用的斗,反过来扣在地上,珍贵的随葬品都在“斗”中,取出随葬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倒斗”。这个词因为小说《鬼吹灯》被很多人知晓。
3月4日,杭州余杭中泰派出所夜巡民警抓获了4名盗挖古墓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倒斗”所得的是一个西汉陶制麟趾金。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盗墓了。
嫌犯车上聊天说漏了嘴
凌晨4点,巡完这一趟,白班的差不多就该来了,中泰派出所的夜巡队员们使劲搓了搓脸,准备靠到路边去喝点热水。巡逻车开得很慢,也就是20公里的时速。在中泰石鸽广场边上,夜巡队员们发现一辆车牌为浙BBR×××的黑色伊兰特轿车比他们还慢,车子的动作畏畏缩缩的,走三步停两步。
夜巡队员上前盘查,车上坐着两名男子。37岁的周某和42岁的施某,都是慈溪人。靠近车边的时候,两人还在聊天呢,一个说这玩意值钱吗,另一个说不管怎样,好歹是个收获。夜巡队员一下紧张起来。
车子上搜出了两个黄色蛇皮袋,里面装有铲、锹、斧、剪、钳等不奇怪的建筑工具,却搭配了矿灯、白蜡烛、绳索等奇怪的物品。
“我们是遇到‘摸金校尉’了吧?”一个夜巡队员看过《鬼吹灯》,对着同伴耳语了一下。书中描述,“摸金校尉”据说是三国时曹操设立的职位,是专门盗墓的。
再次盘问,得知还有另外两个去吃夜宵了。余杭良渚文化闻名天下,所以余杭的民警都很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中泰派出所立即组织人员在广场周围设卡堵截,全面搜查。
就在搜查组民警经过广场附近一小路时,发现前方有两名男子掉头逃窜。于是,搜查人员迅速向两名男子逃跑的方向包抄,合力将两人抓获。徐某41岁,周某某43岁,这两个都是余姚人。
半夜辛苦掘出“山寨”麟趾金
在徐某身上,民警搜出了一个被黄泥包裹的碗状陶器,上面还有些纹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好求助文物专家。
文物专家鉴定后得出结论,这个东西叫麟趾金,本是一种金制的陪葬品,年代约为西汉时期。据专家介绍,当时的达官贵人流行用金银打造陪葬品,平民百姓用不起,就用陶土仿制。这件陪葬品应该是平民百姓所使用,不是十分珍贵,具体的级别有待进一步鉴定。
从徐某的叙述中,事情慢慢清晰。3月3日下午5点,4人驾车来到余杭镇。当晚8点,他们趁着雨夜摸上了余杭镇凤凰山西侧的一个小山坡。他们之中,徐某和周某经验丰富,根据风水术,他们准确找到了古墓位置,然后与另外两人开始轮流挖土。
民警当即赶到了现场。经过现场勘查发现,他们挖掘的盗洞十分专业,是从上而下垂直挖掘。从开挖到次日凌晨,他们挖到了距离地面大概3米左右的位置。徐某正是在这个位置挖到了那个麟趾金。徐某说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判断,挖到麟趾金就意味着此墓不是什么达官贵人的墓室。
虽然徐某感觉没有什么花头,但是“不甘心”还是驱使他们又疯狂地向下挖去。又挖了两三个小时后,由于盗洞越深越难挖,在挖到距离地面将近4米时,他们收手了,趁着夜色逃离了现场。
在老家已经五次“倒斗”
在开始的审查中,犯罪嫌疑人一直声称是初犯,而且是第一次到余杭来。办案民警才不相信哩。
经过查阅大量录像资料后发现,他们那车曾于2008年上半年多次出现在余杭中泰一带。根据这一情况,民警进一步加大了审查力度,最终团伙成员先后交代了在宁波余姚、慈溪等地盗挖古墓5次。其中,今年正月,在余姚和慈溪交界处,在一座古墓中盗得两个残破陶罐和半个瓷瓶,并将这三件文物以三千元的价钱出售给文物贩子。
徐某算是4人中的老江湖,他和三个同伙幻想着能通过盗墓一夜暴富。
发现的工具之中有两件东西有点稀奇。一个是“两头斧”,徐某说是用来挖开树根和大石头的。还有一个玩意儿是“两头切”,徐某当时在墓上画出一个类似八卦的图案,根据这个定下方向之后,就用“两头切”开挖。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余杭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审查之中。
●链接
麟趾金:西汉时期,人们把黄金打造成马蹄形状,俗称“麟趾金”。有钱人常常用来作陪葬品。一般的平民常常用陶制的“麟趾金”作陪葬品。盗墓者挖到陶制的“麟趾金”,常常会歇手,因为用陶制的“麟趾金”作陪葬的,表明那是穷人的墓,没多大“油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