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将启动“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扩大县(市、区)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省定下放目录基础上,初步整理出对县(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50多项。
今年4月落实到位并有效运行
据了解,日前,市发改委与市级相关部门、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多次联系,广泛征求扩权事项对接意见,几经梳理、完善,形成了初步扩权事项目录。
该目录显示,在拟对县(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同时,对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开发区以及嘉兴港区也比照下放了相当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来自市发改委的相关消息称,整个扩权事项将在今年4月落实到位并有效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还将根据本地特点,认真研究扩权形式和方法。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比如,在清理行政管理事项和提高行政效率基础上,市对区的放权,更多地应以上级部门下设分支机构、派驻工作人员等方式来实施,这样既能提前介入基层工作,解决放权前存在的上下级政府行政管理程序重复、繁杂、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又可避免扩权与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目标一定程度的矛盾。
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
应该说,“扩权强县”,如此多“真金白银”的各类权力得以下放,更多地来自于省一级的强力推动。
长期以来,我省的“强县扩权”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从1992年开始,浙江先后4次实施经济强县扩权改革。在2002年的扩权改革中,浙江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2006年的第四轮“强县扩权”改革,将数百项原先只有地级市享有的权限扩大到试点地义乌市。这一次,省政府对“扩权强县”更是高调提出,“能放都放,放彻底、放到位。”“把该放的权限都放下去,一步到位,不留尾巴。”
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虽然只是词序之差,意义和作用效应却大相径庭。有关人士称,后者显然强调了扩权是改革的手段,而非目的。
另据了解,为加强对“扩权强县”的监督、指导、协调,我市已成立了“扩权强县”工作协调小组,以确保放权到位、衔接到位、监管到位。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扩权强县”将切实增强我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并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