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舒静 漫画
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浙江首个社区博物馆,将建在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杭州上羊市街居委会。近日,“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方案初步敲定。
但有一个问题阻在大家面前:这个博物馆怎样才能吸引人?这样一个史料馆,怎么才能避免成为一个文化空壳,成为老百姓心心念念的社区史料中心?
对此,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有一个有趣的建议:将博物馆营造为上世纪50年代的氛围,工作人员穿着中山装接待游客。
这个建议,会采用吗?居民反应怎样?
50年代风格?倒是很亲切
“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将建在金钗袋巷78号-87号,它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成立的地方。设计方案已有初步轮廓,上城区打造办已开始向全国搜集中国社区建设的“历史碎片”。
博物馆所处的建筑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改造成社区博物馆,这个想法不错的!”72岁的杜志刚一听这个建议,立即叫好。他是个老杭州,年轻时是原杭州震旦丝绸厂的职工。
对于“穿中山装接待游客”的想法,他觉得不错,“新中国刚成立时,大家都穿中山装,女的则穿从俄罗斯流传过来的立领装。要是穿成那个样子在里面工作,倒是很亲切。”
全国各地“打更”方言都有
中国美院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渠晨明负责方案设计,“50年代服装的元素和细节,可能在方案中会考虑进去。”
他也注意到,国内有很多博物馆、展览馆,建起来后人气不旺,“作为百姓自己的社区展示中心,下一步要在‘聚人气’上多动脑筋。”
渠晨明表示,史料展示中心毕竟是“国”字号展示中心,专业性、功能性都很明显。
他表示,方案中会做一些互动设计,最具代表的是铜像“现代打更人”。
“打更人的形象,就是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老大妈的形象,我们会把全国各地‘打更’的方言录下来,通过系统控制,无论老百姓想听山东话、广东话、上海话,还是杭州话,都能听到。”
家住牛羊司巷的陈大妈说,“要是真的亲耳听到方言打更,说不定当年的感觉都回来了。”
进社区居委会,就是进展示中心
除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今后的金钗袋巷78号-87号,还是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所在地。
“里面是动静结合的设计。”上城区街道打造办主任高明虹解释说,“动”就是现实,展示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静”就是历史,展示的是不说话的社区建设史料。
高明虹不担心“社区博物馆”没人气:“今后,老百姓进社区居委会,就是进展示中心。可以四处转转,看看史料,又能真切感受到社区工作。”
这里的工作人员既是社区工作者,又是资料保管员,“因为责任重大,所以,这里的社区干部都要精挑细选。”高明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