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8日讯
刚刚入春才两天,杭城就艳阳高照,气温一下子飙到25℃,仿佛进入了初夏。“中午我开车时,车里已经闷得坐不住,就开了点空调。下午去市区办点事,怕没地方停车,选择坐公交车。没想到车上热得直流汗,明明是空调车,司机就是不肯开空调。如果是因为降价不开空调,我倒宁愿多扔一元钱。”乘客卢亮抱怨。
昨天下午,记者也体验了几辆公交车的乘车环境,乘客对司机不开空调的意见比较大。难道这和现在的季节性降价有关?许多乘客不解。
公交车上热风阵阵
昨天下午2点,记者在体育场路口坐上一辆K28路空调车。车上的座位都满了,站着七八个人。因为是空调车,能开的窗非常少,里面非常闷。
大多数乘客都穿了外套,因为没有开空调,不少胖一点的乘客,额头上都挂着汗。没开两站,记者发现就有人开始脱外衣了,有人用手当起了“扇子”。虽然有乘客提议司机开点空调,但司机却没有一点动作,只是打起了“通风”。
“司机边上的窗能开,他又不热,我们坐在后面,头都要热昏的。”一位大妈埋怨。“你看我手表上的温度计已经显示快30℃,难道不能开点空调啊。”提意见的小伙子已经脱得只剩下贴身的短袖了,不过还是止不住流汗。
随后,记者又坐了K11路和K516路空调车,发现车上都没开空调,最多只开了通风装置。由于客流量比较多,很多乘客都有点熬不牢了,不过最后司机还是“听从”民意,开了空调。
季节性降价服务不该“打折”
许多乘客不解,司机“吝啬”清凉,难道是因为季节性降价?
从去年10月开始,为了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分担率,杭州189条公交线路的空调车降价,时间为每年的3、4、10、11月四个月。
实行降价后,降价标准为一线一价线路空调车的票价在现票价基础上下降1元,一线两价线路空调车客票价一律按该线路普通车票价执行,这一举措将直接为市民节省出行支出9732万元。
从今年3月开始,公交车再次实行了季节性降价,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许多乘客提出,尽管票价便宜了,但服务不应该“打折”,像这两天天这么热,就应该开空调。
家住东园小区的张勇很怕热,这两天出门只穿了件衬衫。但一坐上公交车,还是觉得很难熬。“大街上的温度都到25℃了,车厢内就更热了,可许多空调车上还是不肯开空调,难道就是因为票价降了?如果是,我情愿再多扔1元钱。”张勇说。
“杭州这几年空调车多了很多,乘坐条件改善了,但如果因为降价而舍不得开空调,那肯定是违背初衷了,应该以人为本。”市民吴镇平说。
乘客有需要就得开空调
公交车上什么时候才能开空调?三、四月份是不是就不能开空调了?昨天,杭州市公交集团客运部副经理翁军明确表示,对于公交车上是否开空调的标准,公交部门有明确规定,室外温度超过20℃,车内温度超过28℃,司机就应该开空调。另外,季节性降价并不妨碍公交车开空调,温度到了,就得开。
翁军说,像这两天杭城的气温,空调车上就应该开空调。如果车内温度不到28℃,至少也应该开通风装置。一般情况下,公交调度室的工作人员会根据车辆监控系统上显示的每辆车的车厢温度,用短信方式告诉司机,是否应该开空调。不过这也不是“硬框框”,如果司机在行车途中,大部分乘客都觉得应该开空调,司机也可以开。
翁军表示会要求各营运公司,加强对车内温度的监测,一旦超过规定温度,及时要求司机开空调。对少数不自觉的司机,加强教育,给乘客创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