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们与春天同行 写在浙江日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

 

记者在抗洪一线采访。

  我们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回顾浙江日报的历史,没有人能忘记你们——不懈支持、关爱并鞭策浙江日报前行的广大读者。

  《通讯员对报纸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第一任社长陈冰撰写的文章道出报纸与人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今天,这句标题仍是我们精神的圭臬,我们勉力继承其志,并视之为薪火代代的传统。

  60年斗转星移,60个冬去春来,浙江日报成长的根须,始终植根于人民、深植于读者。读者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服务大众,读者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方式,和土地,和父老乡亲血脉相连。

  重视读者来信,就是浙江日报多年来沟通读者的重要传统。

  新创刊的浙江日报有一个专刊《社会服务》,就是用读者来信形式,了解新解放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然后就热点问题进行公开解释,很好地发挥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浙江日报还开展“通俗化改革”,努力使报纸走进文化程度还不高的普通群众中。为此增加连环画、报道口语化、组织读报组。

  60年来,服务读者,成为浙江日报不懈的追求,而读者的支持,成为浙江日报前进的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在新闻实践中贯穿“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理念,抓住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创造多种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形式。

  近几年来,由浙报集团和所属各媒体举办的社会活动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全国报业体制创新和科学发展论坛、全省首届总编辑论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合唱晚会、浙商年度大会、关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攀登珠峰、慈善年夜饭……

  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更为浙江日报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互动的桥梁。

  1999年1月1日,浙江日报正式上网,成为在因特网上亮相的首批省级新闻单位。而后,浙报集团推出全国第一份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和全国首家数字报纸。

  2006年8月7日,浙江日报开辟“永恒的长征”专栏。这次规模巨大的报网互动,至10月底,有百万青年参加,点击量达到3000多万次。从报道观念的转变到报道主体的选择,从传播力度到传播效应,报纸与读者形成了一种联动、一种合力。

  舆论监督,敬业的哨兵是我们的职责

  如果把浙江日报比做浙江这艘航船上的社会嘹望哨,那浙江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就是敬业的哨兵。

  1950年5月15日浙江日报刊登了省委规定,要对不良现象开展批评。规定指出:“一切批评必须是有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不要把它变成制造廉价惊人消息的厨房”。时隔6天,浙报就刊登了嵊县、崇仁、临安三地的读者来信,反映收茶工作中存在串通舞弊、降等压价等欺侮农民等情况,5月22日,浙江日报发表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谭震林同志亲自撰写的社论《检查收购机构,纠正官僚主义作风,清除腐朽分子》。

  浙江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积极配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哨兵。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努力传递“维护人民利益”的呼声。《共产党员的心思应当用在哪里?》、《请乡干部三思》、《引以为戒,反对官僚主义》等报道,批评揭露个别干部违纪、粗暴干预乡办企业自主权、任意撕毁承包合同等问题。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曝光了生活中的不美好不和谐。1982年11月25日,浙江日报报道了一位中央领导对西湖环境卫生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杭州是中国的“天堂”,西湖是“天堂”的“明珠”,难道“天堂”和“明珠”是这样不整洁的吗?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经济建设中取与舍的艰难进程。面对钱塘江古海塘面临破坏危险,大声呼吁“莫做历史的罪人”。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变与痛的感喟领悟。那场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浙江日报发起的“大堵车!怎么看?行路难!怎么办?”全民大讨论,直接促进了全省交通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为日后浙江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打开了一扇观念之门。

  一篇篇舆论监督报道,有大胆的揭露,有理性的分析,有观念的纠偏,有改进的建议,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努力畅通社情民意,时过多年,今日读来仍然痛快淋漓,发人深省。

  扎根基层,人民的希望是我们的希望

  在上世纪50年代末,摄影记者徐永辉对农民叶根土一家采写的通讯《一户人家十年间》和八张照片,以及时任浙报总编辑于冠西撰写的题为《一户人家十年间》的长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40后,1994年,叶根土一家的《全家福》照片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亮相,《陪嫁的“传家宝”》被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

  2007年夏天,一位普普通通的安徽民工卢丙会因为见义勇为遭到报复,生命垂危。在浙江日报8月14日这则新闻报道旁,省委书记赵洪祝当日写下了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读了这则消息,令人感动,要在全社会倡导卢丙会见义勇为的英勇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安定,打造平安浙江。

  这是一段让党报工作者也大为感悟的话。老百姓和社会基层,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浙江日报的笔和镜头,必须始终对准他们。

  1991年3月29日,浙江日报编委会作出《关于建立采编人员联系点制度的几项规定》,要求“每个采编人员都要建立一二个固定联系点,每年至少要到联系点去一二次,发一二篇来自联系点的深度报道”。当年,《浙江日报》及子报刊建立起300多个固定联系点。

  从“山村夜话”到“基层八访”,从社会周刊到“民情直通车”——我们始终用真诚的目光注视人民群众,怀着真挚的情感走向人民群众。

  在我们的笔下,一些曾经普普通通的名字闪亮起来,自1995年推出《浙江儿女》专栏,刘玲英、杨东海、陈金水、范匡夫、李学生、孟祥斌、王延勤、许茂盛、毛陈冰……成为一代人的榜样。

  浙江日报的人物典型报道努力体现时代的最强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社会风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大妈”不能承受之重
最小最乖是老四
天热人乏
志愿者鲜花祝福送母婴
·【关注】马路当成F1赛道 富家子文二西路飙车夺人命
·【天气】昨杭城最高温飙至30.8℃ 未来几天直冲33℃
·【投资】二手江景房两年净赚800万 哪类最具投资价值
·【求职】毕业生难签约 男生输在英语女生逊在需求少
·【统计】杭州人日啖黑鱼10万斤 七成是吃素杂交黑鱼
·【奇闻】温州版《拿什么拯救你》 检察官"刀下留人"
·【草根】mm论坛发帖 59路车连续两天遇到同一个色狼
·【趣闻】老婆天天麻将不思家 老公学孟母连连搬家
·【现象】办公室遭遇偷窥狂? 职场新人有点抓狂
·【提醒】夜半卫生间黑蛇"潜伏"家中进蛇不要自行驱赶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日报·春天版"出炉 获奖者:经历过才知道辛苦
·鉴宝专家面对面传授书画辩伪技巧 民间藏家受追捧
·300张照片见证共和国春秋 浙报60年图片展8日开展
·“浙江读者眼中最佳的平面广告”揭晓 10幅广告获奖
·浙报集团文化券礼包新增50万元安吉“共享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