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拥挤的公交车厢里,怎样能避免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小摩擦?怎样能让公交车厢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昨天起,杭州公交第三汽车公司,请来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随车调查,希望通过全程跟踪,找出易造成司机和乘客产生摩擦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对公交车司机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
这种模式,率先在305路公交车上试行。昨天,8组学生走上8辆公交车。
接近中午,记者和“小专家”吕静、项静怡,在笕桥的公交305路起点站,登上一辆公交车。
305路的客流量确实很大。尽管是周六,但从笕桥开出后,每个站都有不少人上车。车厢内不仅座位被坐满,走道也站满了人。
不过,跟车一圈下来,两个“小专家”都没遇到“特殊情况”。
其他7组,也没有遇到司机和乘客发生争执、口角,或者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发生心理波动等情况。
不过,一圈开下来进了站,司机丁师傅有很多心里话,要和“小专家”说说。
“我们305路经过的一段路,修了近半个月了,经常会拥堵。早晚高峰,一般要晚点30分钟。”丁师傅说,因为路堵,她的车也开不动,所以,等在站台的乘客,一上车经常会抱怨,对司机发牢骚。
“可是,我们司机也不想堵在路上呀!”丁师傅很苦恼。但这样的话,她不能对乘客说,因为一说,一些乘客不理解,反而会吵起来。
对丁师傅的苦恼,两位“小专家”说,这时,最需要大家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经常坐公交车的市民。有乘客对司机印象不错;也有一些不满的。家住萧山的李女士说,有一次,一个乘客可能没听清楚报站,下车晚了,结果司机骂骂咧咧,给她留下很差的印象,“有一次一个女孩还没来得及下车,司机就关门了,女孩都被夹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