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大地震周年回访:一位死里逃生记者的感恩之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噙泪忆——无私壮举有谁知

  

安元平、安顺国、刘顺林与作者在成都相会。

幸福的郭小东一家。

        我们的社会,最需要义举;我们的时代,最敬佩英雄。

  冒险救助我们的恩人们,就是如此。他们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在汶川、在阿坝州,在四川省、浙江省甚至全国广为传扬。阿坝州乡亲纷纷以他们为骄傲。

  再生之恩,何以言谢?作为受恩人,我自应知恩图报,尽力而为;作为新闻人,更应奋笔疾书,大力弘扬。

  遵报社领导嘱咐,刚回杭州的我,便自关房内2天2夜,含泪赶写亲历文章。5月19日,形成一篇15600多字的《噙泪的回忆》。

  20日,浙江日报和今日早报即用一个大版的篇幅,分别以《惊心动魄54小时——本报记者亲历汶川大地震》、《冲出汶川——5.12大地震历险记》为题,刊登;

  21日,浙江在线网站将《噙泪的回忆》全文发表,并配了我提供的26幅现场照片;

  24日,新华社发表了记者采访我的长篇通讯《 “感谢藏、羌兄弟救了我们的性命” 》,2500多字;

  28日,人民摄影报发表了采访我的《惊魂54小时》,配5幅照片,约2/5版的篇幅;

  6月6日,四川阿坝州委机关报阿坝日报用两大版,全文刊发《噙泪的回忆》,并配发寻找恩人启事。

  上述报道,被境内外不少网站转载。


多么危险的逃生路!半山上是213国道,下面为岷江,江上的小道前方当时由山体塌方堵成一座小山。地震后的5月14日早上,作者一行人在顺克富等人帮助下,就是从图中间的山坳爬上去,由桥边上到公路的。

213国道上,即作者一行翻车遇险处。在地震后,这里已填高了不少,巨大的裂缝已然埋在了下面。路旁的一块安全警示牌,足见此处现在仍很危险。进山的车辆排着长队,堵在路上。

  “我们这里出了救人英雄,也是我们大家的光荣!”当地干部说。据了解,茂县、小金县以及阿坝州等的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派员上门慰问,总结材料,荐评先进。阿坝州政府办公室干部张永成,主动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时任茂县综治办主任周斌,还积极发动大家为先进投票,并主动与小金县联系、推荐郭小东。阿坝日报编辑周亮深为恩人们的事迹所感动,想方设法寻找其他恩人……

  作为获救者同时又是记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以各种方式宣扬他们这种无私救人的事迹并向相关部门作推荐。

  记得去年秋天,四川在线举行“评抗震救灾模范邀您推荐‘真心英雄’”活动。我得悉后,当天深夜便在网上“郑重推荐我心中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顺克富、梁兴罗和郭小东”,并一节一节地贴发我的推荐理由——《噙泪的回忆》。也许是网管审得有些不耐烦了,给我发了一句话:“朋友,你在写长篇小说呀。”我立马请求:“完全是真实的,求您‘放行,’帮我发完……”所以,在此也应好好感谢四川在线!

  我所在的浙报集团,为了感谢3位羌藏兄弟的情谊,还专门拿出一笔钱,交我转给3位恩人,以示褒奖。令人欣慰的是,去年8月7日,顺克富被阿坝州委州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0月20日,他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并获奖励,受到省领导的接见。11月20日,顺克富还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司机”荣誉称号。这些耀眼的荣誉证书,令顺家客厅亮堂了不少。老顺指着墙面上的一些彩照,向我一一介绍:“这是与四川省领导的大幅合影,这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合影……”。他说:“我还是第一次上北京哩!”

  同样获得荣誉的还有郭小东。

  “我也被评为阿坝州见义勇为先进了!”老郭悄悄地告诉我:上面通知来过了,还有1万元奖金,我还没回小金县去领呢。

  只有老梁到现在还没有表彰下来。但他还是一种平常心态。正如他与老顺、老郭所说的一样:我们是农民,见难相救是应该的,当时并没想过要去求什么荣誉。获奖没获奖,过着一如以往的生活。

  我则感到有些不平。于是拽着老梁找到县里。接待我的茂县政法委副书记王如兴告诉我,顺克富、梁兴罗是我们羌族人民的骄傲,梁兴罗的事迹也都整理好了,下一回他还有份的。

  “还得谢谢你陈老师啊!”快要告别时,老顺望着我,一脸真诚地说:这一年来,你一直对我们念念不忘,关心帮助,做了不少事情。老郭、老梁也接着说:“你地震后冒险拍的照片起了大作用,给了我们救人的证据,也给电视台报道提供了方便……” “不不,”我打断他们的话,“要感谢的是我,你们是救命恩人,我们怎么感谢都不会过。”我深知,他们的荣誉是用生命危险换来的。同时,正如他们所说,在冒险救人之时,谁也没想过日后要得什么荣誉。

  人贵有感恩之心。我会在心底永远记着他们。同时,他们患难相助的行为也是无声的启示:对遭受地震重灾的地区,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帮助?

  正是受某种责任感的驱使,死里逃生的我,去年夏天主动请缨,随着浙江省援建指挥部重返四川。在川北重灾区青川县对口支援的两个月中,我用我的笔报道了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援建人员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深知,这是我所能做的一项回报……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噙泪的回忆——"5-12"大地震记者汶川震区历险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