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来到杭州网,现在我们正在为您举行的杭州市委常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上恳谈活动。今天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来到杭州网演播厅,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本次访谈由杭州网和浙江在线联合直播。王书记,先和网友打个招呼。
◇王国平:主持人好,网友好,今天能够作客杭州网,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感谢杭州网,感谢浙江在线能够给我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广大的网友朋友见面。
◇主持人:王书记,从我们发出您到杭州网与网友交流的预告之后,网友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到今天早上9点为止已经提出了755个问题,我们欢迎杭州网的广大网友继续登录杭州网,给我们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杭州的实践出谋划策。
◇王国平:我是杭州最老的网民之一,10多年以前,我已经开始上网,当时杭州的网速以K为计算单位,而今天杭州的网速是以兆为计算单位,可以说网速提高了1000倍。当时上网的网民以千人为计算单位,而今天杭州的网民是以百万人为计算单位,可以说也是提高了1000倍。这两个1000倍表明了10几年来,互联网已经真正的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广大的网友进行交谈,我也尽我的努力来回答网友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主持人:王书记,您是杭州的老网民了,记得在2003点非典的时候,你就以游侠书记身份上网,和杭州网网民进行亲切的交流。从这以后,杭州的网民就一直惦记着你,同样你也一直关注我们杭州网,每年的春节都会来我们网站进行慰问。今天第一个想问的问题你,许多网友提问,王书记您经常上网浏览时政新闻吗?一般都会去哪些网站,您了解民心民意的的渠道有哪些?
◇王国平:我每天都上网,应该说上网也是我的规定动作。我一般上的网有杭州网、浙江在线,特别是新华网,人民网。我上网主要是看新闻和关注各种的论坛。当然,我们了解各种社情民意,还要通过报刊、电视、电台,通过我们的“12345”、“96666”公开电话,同时也要每天处理大量人民的来信,我一年处理人民来信的量要达到几千封。我们可以及时的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四大媒体,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兴起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讯。
◇主持人:王书记今天的话题还是从最近的热点开始。上周我们知道杭州的文二西路发生了飙车撞人的事件,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杭网网也有很多跟贴,一位网友说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了杭州市在全国人民中的美好形象,更与“生活品质之城”格格不入。王书记,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网民希望能够彻查此事。
◇王国平:保护市民的生命安全,是城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谭卓的遇难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向谭卓的父母、亲友表示最诚挚的慰问。市委市政府将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从严、从快、查处此事,并且严防此类悲剧在杭州重演。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公安、交警和有关执法部门,要立即开始专项的整治行动,坚决查处飙车、超速等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对擅自改装、变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等装置的行为,严惩不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安、交警和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对驾驶人员和车辆两大源头的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这次飙车案的发生,对我们是个警示,我们要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彻查此事的原因,依法严肃处理所有的责任人。同时我们也希望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群众,积极举报飙车、超速和非法的改装车等不法行为,使杭州的公安交警部门和执法部门能够及时的整治和遏制飙车超速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全市人民的安全。
◇主持人:现在是开私家车或者是普通的行人,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杭州开车总有点慌,改装车、黄沙车、槽罐车超速行驶导致的惨祸事件最近发生已经多起了,成为危害杭州公共交通的安全隐患,网民恳请杭州党委政府能够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更有效的措施约束这些“马路杀手”。
◇王国平:今年以来,因大型工程车肇事造成市民生命财产损失,我们感到非常痛心,也感到责任重大。我曾经多次批示,并且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肇事工程车的查处。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发生的工程车肇事的交通事故的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下降40%,当然我们也看到,当前工程车肇事仍然处在高位运行的状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理,对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对车辆严重违法、事故高发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关闭企业。对产生恶劣影响的或交通事故造成1人及1人以上死亡的取消相关企业一年内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标的预选资格,对违规的企业在年审的时候予以暂缓、暂停。总之对工程车肇事我们要一抓到底,取得成效。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飙车、违法工程车以及其他各类违法的车辆,市委市政府将吸取惨痛的教训,以铁的手腕、铁的决心,举一反三,一抓到底,不取得满意的成效绝不收兵。我们一定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市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广大的网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持人:王书记,我知道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群众得实惠,“破七难”是我们杭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载体和主抓手,这次王书记访谈的主题也以“民主促民生”为主题,在金融危机来袭的大背景下,解决困难家庭生活就业难问题尤为重要。请问王书记,杭州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关心帮助这些困难家庭,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有新的提高呢?
◇王国平: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作为市委书记,我最关注的就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众、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让他们的生活品质受到影响,而应该在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让他们的生活品质仍然有新的提高。一是开展“春风行动”。去年年底启动的第9次春风行动,其鲜明的特点是覆盖到了农村,覆盖到了“新杭州人”。我们一共筹集了1.08亿元的资金,落实了12项面对农村居民和新杭州人的优惠政策。全市有20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0多名企业家和个人与6600多家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像我们这些党政领导,也带头与困难群众结对。我与西湖区的困难群众结了对,与淳安县的困难群众结了对。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去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出台了《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有效地破除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两元结构,真正实现了杭州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也就是不仅覆盖到了城镇居民,也覆盖到了农村居民,不但覆盖到了本地居民也覆盖到了“新杭州人”。去年,我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比上年末净增了37万人、36万人、32万人和44万人,增长的幅度是很大的,新农合的参保率达到了98%,人均的筹资水平达到了人均纯收入的1.6%。三是实施了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计划。制定并出台了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的联动机制。2008年由于这个联动机制,使杭州的困难家庭的收入赶上了CPI,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这也是很不容易的。四是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春节前夕我们向八城区范围内的困难群众发放了2.02亿元的消费卷,受益人数达到132万人。
◇主持人:现在已经有网友发帖提问了。“会飞的燕子”说:我去年从单位辞职以后,已经在家靠父母生活大半年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企业普遍不景气,找一份工作非常难,找一份好工作就更难了,请问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就什么新的高招?
◇王国平:保就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更要关注就业问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明确就业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确保今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一季度我们的就业形势是很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9%的低水平。第二,落实就业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的创建。我们要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和就业村的创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同时我们在市区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重点工作就是就业帮扶。第三,突出就业对象。我们帮扶的就业对象首先是杭州城镇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第二是杭州农村转移劳动力,第三是在杭州缴纳社会保险的“新杭州人”中的失业人员,第四是大学毕业生。对这四大群体的就业,我们要全方位关注,妥善加以解决。第四,制订就业政策,杭州“就业新政”有35条,这35条政策的“含金量”都非常高,包括我们加大了对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费的补贴,用工补贴、社会灵活就业保险费的补贴和为公司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补贴。增设了对持证人员自主创业的资金补贴,同时我们对创业人员、创业导师进行补贴。今年实施35条“就业新政”,总计投入的资金将达到5.5亿元,比去年净增3.4亿元。
◇主持人:还有位网友说,他从外地来到杭州打工已经6年了,经历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习惯了这里精致和谐的生活环境,他想今后在这里长期工作生活,像他这样的“新杭州人”,怎样才能在杭州安居乐业?
◇王国平:杭州不仅是678万杭州人的家,也是200多万“新杭州人”的家。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我们同处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是一家人。杭州的发展离不开“新杭州人”的奉献,我多次说过“新杭州人”是杭州真正的“无名英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现在“新杭州人”承担了杭州这座城市最赃、最苦、最累的工作,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代表全市人民向为杭州这座城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新杭州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杭州市两次被评为“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杭州市委市政府也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最大的特色就是提出要落实“六个有”,确保“新杭州人”在杭州安居乐业。今年我们又把“六个有”拓展为“八个有”。就是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安全、有救助、有组织。 “有收入”就是要解决好“新杭州人”就业和工资拖欠、报酬偏低的问题。我们专门设立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专项保障资金。一旦出现拖欠,首先动用这笔资金予以支持,然后再由政府有关部门找拖欠农民工收入的业主,来支付农民工的工资。 “有房住”,就是要加快创业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建设,我们现在已经开工建设了50万平方米。2009年还要再开工25万平方米,真正使我们的“新杭州人”能够享受公寓式服务和社区化管理。 “有书读”。关键是要“坚持公办学校为主、农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思路,解决好“新杭州人”子女在杭就学的问题。可以说,现在凡是符合条件的“新杭州人”的子女都能够在杭州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今年我们还向”新杭州人“发放了教育培训消费券。 “有医疗”。关键是要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办法的落实,对符合职工医疗参保条件、收入偏低的农民工实行低缴费、保当期、保大病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同时允许他们自主选择参加更高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险。 “有社保”,关键是要抓好杭州基本养老办法的落实,健全完善“新杭州人”基本养老制度。 “有安全”,关键是要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让每一位“新杭州人”有安全感。 “有救助”,关键是落实好《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这个办法,是杭州在全省、全国率先出台的。出台这个办法的目的就是对遭遇突发性急难险阻、患重大疾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实施特殊困难救助,帮助他们解决人生道路上不可逾越的一些困难。最后一个是“有组织”。就是要加强“新杭州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建设,拓宽“新杭州人”政治参与的渠道,让“新杭州人”在杭州也能参与多层次的社会管理。
◇主持人:王书记,我们杭州曾经被称为“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这几年杭州治理西湖、跨江发展,让“破烂的城市”彻底改头换面,可是在发展中伴随着接踵而至的问题。这两年,无论是杭州人还是外地人,对杭州在赞美之后都会附上一句“杭州好是好,就是交通太拥堵了”。王书记,在破解“行路停车难”问题方面,杭州有哪些新的思路?
◇王国平:“行路停车难”是所有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的通病,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一种“癌症”。现在全世界的特大城市对解决交通“两难”问题都没有非常好的办法。特别是像杭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轿车进家庭,城市的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这里举几个数字:从1999年到2008年,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从33万辆增加到139万辆,增长了313%。其中老城区机动车的保有量从8.2万辆增加到46.6万辆,增幅高达468%。尽管杭州这几年实施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改造、整治,但是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严重。现在“行路停车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是最难解决的一大问题。如何来破解交通“两难”?我们也做了专门的研究,尽了很大的努力。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的思路就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素质四管齐下,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立一个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水上巴士、免费单车“五位一体”的城市公交体系,以此努力缓解交通“两难”。
◇主持人:网友“杭州迷”也提问了,他认为跨江发展遇到了“围城”之苦,一边是滨江空荡荡的马路,一边是令人伤心的中河高架,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又进不来,卡就在卡在过江通道上,目前网上比较集中的意见是赶紧扩建钱塘江两岸的交通干线。有的网友建议,是不是可以建造过江隧道,有的甚至建议设想是不是可以把综合高架改成双层的。王书记你看看这些网友的建议是否可行?为了我们杭州的持续发展,党委政府有没有针对交通问题有没有一些战略性的筹划?
◇王国平:这位网友提得很好,解决交通“两难”的治本之策是加快“三副六组团”的建设,特别是三个副城的建设,这就是下沙副城、江南副城和临平副城。“杭州迷”提到的滨江就是江南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区人口一定要向“三副六组团”疏散。这是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要通过规划和建设来实现这一点。当然,在老城区人口还不能够有效疏散的情况下,加快过江通道建设无疑是必须的。这几年我们也加大了过江通道的建设力度。 2000年以前,杭州的过江通道只有一桥、二桥和三桥,到目前为止四桥、五桥、六桥、九桥已经相继建成。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七个过江通道,包括过江的大桥,也包括过江的隧道。这七个通道包括两个隧道,就是钱江隧道和庆春路过江隧道,这两个过江隧道已经开工建设。庆春路过江隧道,明年年底就能建成通车。钱江隧道后年也能够建成通车。现在还有两座大桥在建设,就是之江大桥和九堡大桥,这两座大桥后年也能够建成通车。七个过江通道还包括两个地铁过江通道,就是地铁一号线的过江通道和地铁二号线的过江通道,现在也正在建设之中,将于地铁1号、2号线同步在2011年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铁道部和我们正在一起建造一座新的钱江铁路桥。最近我们还有一个好消息,今后浙赣铁路杭州段将从目前走地面过江改为走地下过江,钱江一桥下层的铁路通道就可以改轻轨或者通汽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均可在桥上通行。这些都将大大便利杭州老百姓过江需求,进一步缓解杭州的交通“两难”。
◇主持人:有网友又提问了,直接叫做“我爱单车”,他想说说“免费单车”的事。“免费单车”是件好事,但是好事办好不容易,现在还存在租不到车的问题,希望进一步改善。
◇王国平:杭州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免费单车”的城市,而且现在选择“免费单车”出行的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很高兴。“免费单车”对解决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对解决机动车尾汽污染;对推进全民健身,提高人的期望寿命都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008年“五一”杭州“免费单车”服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短短的一年,杭州的“免费单车”服务点已经增加到800个,免费单车总量达到2万辆,现在每天有10万人次以上的市民和中外游客使用“免费单车”。到今年年底将有2000个服务点、5万辆车投入使用。怎么来解决现在“免费单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提出的方针就是“无、近、配、通、美”。现在公交集团也在按照这五个字的要求在积极的努力之中。 “无”就是无人值守,自助租车。自助租车的前提是系统要可靠,使用要方便。 “近”就是要按照中心城区300米为半径,市区其他地区500米为半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免费单车”服务网点密度,实现市民和游客就近租车。 “配”就是建立"免费单车”实时动态配送系统,提高配送的效率,满足市民和游客就近还车的需要。为什么现在有的人还不了车?就是每一个服务点实时租车和还车的数量不可控,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单车的配送系统,还车多的地方要把多余的车辆拉走,租车多的地方要及时把“免费单车”拉到租车点,提供给市民、中外游客使用,所以配送系统要进一步完善,这是一个关键。 “通”就是无论在固定服务点还是在移动服务点租赁免费单车,都可以“通租通还”。 “美”就是对“免费单车”、免费单车服务点的停车亭、停车棚,以及车身及服务亭(棚)广告进行一体化设计,减少视觉污染,彰显城市美学。
◇主持人:“停车新政”与“免费单车”,同样为破解“行路停车难”而生,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免费单车”从一开始诞生至今,老百姓多是拍手称赞。可是“停车新政”实施至今,有一些老百姓依然有困惑。王书记,您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要出台“停车新政”?
◇王国平:说到这个问题,我首先讲一个现在城市普遍面临的现象。城市管理者的痛苦指数与市民的幸福指数是成正比的,城市管理者越痛苦市民越幸福,反之亦然。为什么?城市管理者每天都要处在对一些困难问题决策的过程中,我把这种问题处理的难度分为三级:一级抉择可称为“幸福级”抉择,它的利害之比大概在90∶10以上。只会或只愿作“幸福级”抉择的城市管理者,是不合格、不称职的城市管理者。二级抉择可称为“艰难级”抉择,它的利害之比大概在70∶30到90∶10之间。只会或只愿作“艰难级”抉择的城市管理者是基本合格、基本称职的城市管理者。三级抉择可称为“痛苦级”抉择,它的利害之比大概在50∶50到70∶30之间。只有善于并敢于作“痛苦级”抉择的城市管理者,才是合格、称职的城市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管理者的“痛苦指数”与百姓的“幸福指数”是正相关的。只有城市管理者“痛苦”,城市老百姓才会“幸福”。什么叫痛苦级的抉择?就是利弊并存,而且利与弊之间的差距非常微小,但是不抉择老百姓又不答应。“停车新政”就是一项痛苦级抉择,它是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有车族和无车族都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才能最终解决停车问题。杭州这座城市原来的规划是没有考虑轿车进家庭这样的安排。原来整个杭州市也没有打算轿车进家庭。一旦轿车进了家庭以后,原来的规划以及按照规划所实施的建设就与现状不相适应,所以必须使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来停车。这样一来,无车族就不满意了。如果是免费停车,如果是乱停车,而且又是停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无车族会怎么想?对无车族的利益我们怎么保护?对无车族为解决交通“两难”,为解决有车族解决停车问题所做的奉献怎么回报?所以“停车新政”有两句话,叫做“有偿有序、严管重罚”,同时允许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划停车位,而且要做到应划尽划。所以“停车新政”完全有可能出现无车族未必满意、有车族也不满意的状况。对此,我还要做解释几句。今天与网友对话,这也是一个机会。什么叫“停车新政”?我们作出的这项决策是一个痛苦级抉择,这项决策的效益要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增加停车泊位;二是完善停车管理服务;三是倡导错时停车;四是规范停车收费;五是加强停车场所建设。也就是要有一套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组合拳”,才能把这件事情办好。为了做到停车泊位应划尽划,我们由交警、城管部门牵头,建立交警、城管、街道社区“三结合”工作机制,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基础上,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对主城区范围内住宅小区内部、道路两侧的机动车停车泊位重新进行施划,新增停车泊位近6万个。为发挥停车泊位的最大效应,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晚上和节假日必须向周边住宅小区、社会开放内部停车场地;鼓励住宅小区向周边单位错时开放停车场所。 “停车新政”的关键性举措有两个:一是有序有偿,二是严管重罚。只有真正落实“有序有偿”、“严管重罚”两大举措,才能使“停车新政”像一枚“雷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无车族在未落实停车泊位前会缓买车;二是更多的人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三是拼车出行会成为社会新风尚;四是应划尽划原则会更好地落到实处;五是新建小区停车库配建会真正到位;六是社会停车产业会被激活并发展壮大,从而实现我们所期望的市民自动“不买车、少买车、迟买车、少用车”的目的。所以我希望广大有车族能够理解停车新政的重大意义,理解“有序有赏、严管重罚”的良苦用心,来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主持人:王书记,这里又有网友提问了,他说杭州在打造慢行交通系统上下了很大功夫,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杭州慢行系统建设得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起到了一些成效?
◇王国平:现在全世界所有特大型城市痛定思痛,都感到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解决交通“两难”的基础性设施。这几年杭州也高度关注由步行系统和非机动系统两大系统组织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这对于缓解交通“两难”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推进节能减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上,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这就是“水陆并举”。首先说一下“陆”。在实施道路建设改造时,我们有一条“高压线”,就是必须首先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在解决慢行交通系统建设问题基础上,再来考虑机动车道建设问题。当然,这一原则在落实的过程中,现在看起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切实加以整改。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我们要推广“骑楼”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也就是在个别人行道得不到保障的路段,要通过建“骑楼的办法来解决人行道路幅不够宽的问题。杭州慢行交通系统最大的特色是水路,我们要走水路。杭州建设慢行交通系统,走陆路还不够,关键是要走水路。杭州仅绕城公路圈内就有291条市区河道,总长度900多公里。现在我们下决心在900公里河道两侧建慢行交通系统。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杭州利用运河和市区河道就能够建设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游步道和自行车道,形成完整的陆上慢行交通系统。现在我们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关键是要走水路。那么杭州如何更好地发挥“水上巴士”的作用?
◇王国平:走水路我刚才说了,要做好两方面的文章。第一要依靠900公里河道来建陆上慢行交通系统。第二个更重要的是利用900公里河道的水面开通“水上巴士”。2004年10月28号,杭州在全国率先开通了“水上巴士”。去年我们结合运河—余杭天都城、运河—西溪、运河—六和塔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的开通,开辟了上塘河和余杭塘河两条水上公交线路,现在杭州形成了长达40公里的“水上巴士”线路。下一步我们的原则就是“五水贯通”,“大河通大船,小河通小船”,解决市民长远根本的利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能够支持。只要我们度过了这个“阵痛期”,杭州通过走水路缓解交通“两难”就大有希望。
◇主持人:下面一个网友可能是富阳的,他的网名叫“侠客行”,他在龙翔公交站经常看到公交514路侯车长队排到延安路上,堪称杭州第一长队。去年就听说富阳和杭州的公交一体化已经有了方案,五县(市)是大杭州的成员,请问杭州市域立公交一体化什么时候能实现?
◇王国平:杭州市域公交一体化,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奋斗目标。2007年杭州主城区与余杭实现了公交一体化,2008年与萧山实现了公交一体化,而且开通了到德清的公交线。现在五县(市)反映非常强烈,但我在这里要告诉五县(市)的广大网友,实际上市委市政府对萧山、余杭和五县(市)公交一体化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首先要搞好萧山、余杭两个试点,因为公交一体化难度非常大,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主城区与萧山、余杭公交一体化是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向五县(市)推广的。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主城区与五县(市)公交一体化,为五县(市)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公交服务。同时我们将坚持按保本低价的原则来确定票价,列入公交一体化范围内的城际公交线路均可以使用杭州公交IC卡。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五县(市)公交一体化的投入力度,包括厂站建设、线路安排、油价补贴等等,逐步将五县(市)公交线路一体化纳入政府购买城市公共服务范畴,从而确保杭州六个老城区与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以及五县(市)真正形成覆盖3068平方公里、800多万人口的公交一体化线路网。
◇主持人:王书记,这个问题是关于“住房难”的。这里有位网友说想和你说说心里话,杭州确实是天堂、是好地方,但是好地方的房价也贵,住房问题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杭州破解住房难问题有什么高招?“居者有其屋”,针对不同的人群,杭州是如何解决“住房难”问题的?
◇王国平:杭州解决“住房难”的重心,就是要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杭州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总体思路就是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突出实现“两个房等人”和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两个重点,着力构建“五房并举”的杭州特色住房保障体系。 “租、售、改”中的“租”,就是出租廉租房和经济租赁房;“售”,就是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和拆迁安置房;“改”,就是改善危旧房。 “两个房等人”指经济适用住房“房等人”和拆迁安置房“房等人”。两个“夹心层”中的第一个“夹心层”,是指不符合廉租房租赁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二个“夹心层”是指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现在第二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房并举”,是指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拆迁安置房)、危改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五大类保障性住房一起抓。上述五类住房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拆迁安置房)是国内通行的保障性住房,经济租赁房、危改房则是杭州的创造,最具杭州特色。危改房,就是改善后的危旧房。
◇主持人:杭州在破解“住房难”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国平:1999年以来杭州市区累计销售经济适用房3.6万套,总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解决了3.6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04年以来,杭州市区每年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现在杭州经济适用房销售基本做到了“房等人”,现在1985年以前出生的也就是24岁的新婚夫妇,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领到经济适用房认购证。拆迁安置房建设方面,2003年以来,杭州市区每年新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其中2008年新开工建设340万平方米。去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就是5年新开工建设15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力争3年内实现拆迁安置房“房等人”目标。今年杭州市区拆迁安置房建设进展也很顺利。廉租房建设方面,我们做到了“放宽标准、应保尽保”。现在杭州申领廉租房的“门槛”要比其他城市低。经济租赁房建设方面,除了已开工建设4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新杭州人”公寓以外,今年还将开工建设25万平方米经济租赁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租赁房建设力度。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提问,他的名字叫“真想离开杭州了”。他说:我是一位外地来杭州工作的年轻人,很关心杭州房价的走势,高房价让许多来杭发展的人非常迷茫。宜居是实在的东西,安居更是前提。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一般的老百姓能在杭州愉快地生活,而不是透支半生?杭州将如何解决“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王国平:解决第一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现在主要有三种办法。一是经济适用房租售并举。对符合经济适用房购房条件,但又无力一次性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允许其先购买其中一部分住房面积,剩余面积可先租赁,5年内购买。二是优先提供经济租赁房。对不符合廉租房但符合经济租赁房申请条件的家庭,可优先提供经济租赁房。三是改善危旧房。第一个“夹心层”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居住在危旧房中,通过危旧房改善可妥善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问题。现在难度比较大的,是解决第二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解决第二个“夹心层”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提供经济租赁房。目前看起来,这是主要的办法。二是提供限价房。刚才我说了,近三年内杭州市区的限价房主要还只能用于安置拆迁户,但我估计三年以后,拆迁户数量会大大减少,我们每年开工建设的3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就可以转为限价房,向第二个“夹心层”提供。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第二个“夹心层”购买住房的“门槛”,减轻他们购买住房的压力。我相信,通过上述两个办法,今后几年内解决第二个“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是有希望的。
◇主持人:王书记,上城区小塔儿巷的居民在网上留言说:关于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保护问题,我们都是拥护的。但目前小塔儿巷16号的居民住的是木结构房子,洗澡上厕所很多不便。上城区思鑫坊和方谷园的居民也提到类似问题。他们说,作为一个杭州市民,非常希望能够有幸福的感觉,也希望杭州历史建筑保护中,给老百姓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网友“老杭州”说,目前杭州有一部分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如朝晖、翠苑等,这部分房子建成年份早,结构老化,出现了很多问题,下水管经常堵塞等等,他建议杭州市里能不能考虑改造这些老小区?危旧房改善是民生大事,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品质,网民们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其中。
◇王国平:现在我们正在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估计到2009年底杭州老城区90%以上的危旧房都能得到改善,25000户以上的危旧房住户的住房条件能得到明显改善。当然,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的难度很大。难度大在哪里?就是它会涉及危旧房住户的利益调整。我们希望广大市民能理解、参与危旧房改善工程。
◇主持人:网友说,这两年杭州的背街小巷发生了很大变化,王书记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国平:背街小巷一直是杭州城市建设管理的“死角”,老百姓对改善背街小巷的呼声也很高。这几年,我们不但关注西湖综保、西溪湿地综保、运河综保等重大工程,也高度关注背街小巷改善。4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累计投入16亿多元,改善了2300多条背街小巷,受益群众超过了200万人,被老百姓誉为真正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市民群众对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满意程度达98%。当然现在还有少数背街小巷没有得到改善,这里我向广大市民承诺,凡老百姓有改善要求的背街小巷,市委市政府将全部纳入改善工程。大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杭州网,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各种愿望。
◇主持人:王书记,背街小巷改善了,下一步如何搞好庭院改造工程?
◇王国平:背街小巷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以后,广大市民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能不能对老旧庭院进行改善?现在杭州老城区共有700多个老旧庭院,有几十万人生活在老旧庭院中。这些老旧庭院大都存在设计标准偏低、整体布局先天不足、配套公建设施不全、管道设施陈旧老化、地面破损积水、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截污纳管不彻底、绿化档次低、休闲条件差、架空杆线乱等问题。对此,市民反映非常强烈。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着手实施庭院改善工程。到2008年底,杭州已完成老城区349个庭院、1771幢房屋的改善任务。到2010年,745个庭院、3365幢房屋的改善任务将全面完成,受益人口将达55万人。这是又一件办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心工程”。这里我也要呼吁一下,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是当前市委市政府感到难度最大的两项“民心工程”,都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调整,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媒体包括杭州网搭建一个平台,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妥善解决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
◇主持人:王书记,我知道四大改善工程中,除了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工程以外,还包括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杭州为什么要把物业管理改善纳入四大改善工程?
◇王国平:这也是2008年老百姓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背街小巷和庭院改善以后,老百姓希望能把改善成果巩固下去。现在杭州老城区还有2197万平方米住宅没有专业化物业管理,涉及40万住户。为此,我们从今年开始着手实施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对涉及2000多万平方米住宅的老旧小区实行专业化或准专业化物业管理,做到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停车管理、有设施维保、有绿化养护、有道路保养、有维修服务“八个有”,造福杭州老百姓,巩固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成果。
◇主持人:王书记,这里有两位拆迁户发来了帖子。一位说:去年我市开展了“为拆迁户送清凉”活动,广大拆迁户深受感动,尤其是您一番“拆迁户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功臣”的评价更深深温暖了拆迁户们的心。他希望这个活动今年能继续进行并能形成制度。还有一位原住上城区宝善里的拆迁户说,希望能早日回迁,实现“房等人”。
◇王国平:今天我利用杭州网这个平台,向“新杭州人”表示了感谢,向住在危旧房中的杭州老百姓表示了感谢,现在我要向广大拆迁户表示感谢。拆迁户绝对是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最大功臣。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杭州的长远发展,为了杭州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做出了巨大牺牲,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市委、市政府承诺,一定要让广大拆迁户成为杭州城市建设最大的受益者。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征地拆迁要切实做到事前协商到位、征迁政策到位、征迁方案到位、住房安置到位、就业政策到位、社会保障到位、集体经济到位、征迁监管到位等“八个确保”。同时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两次开展向拆迁户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按照每年每户1200元标准对困难户和搬迁过渡户进行慰问。今年这项活动要继续开展,并适当提高慰问标准,真正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拆迁户的关心。这里我向广大拆迁户表个态,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信心,通过每年新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以上拆迁安置房,力争3年内实现拆迁安置房“房等人”目标。
◇主持人:王书记,在安居乐业之后,对孩子上学问题有网友发帖留言说,对杭州人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上好学难”的问题。您常常说,不能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位网友的问题可能有点尖锐,问杭州实施名校集团化会不会导致“牛奶稀释”?
◇王国平:现在家长最大的期盼是子女有出息,能上一所好的学校。我们对家长的这种期盼感同身受,所以我们提出不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不仅要解决“好上学”问题,更要解决“上好学”问题。解决“上好学”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使杭州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杭州所有家庭、所有孩子,实现杭州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我在这里也要向广大市民承诺,杭州的优质教育绝不会与贵族教育划等号,而要与平民化教育、普及化教育划等号。现在杭州已成立了123个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达451个,六城区已有59.7%的中小学实施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受益中小学生超过50%。2009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发布了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杭州在教育状况总体评价上名列第一,教育满意度城市综合排序上名列第二。这说明,名校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家担心名校集团化会不会造成牛奶稀释?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杭州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不仅没有使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且使名校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了。现在杭州一些名校集团中,母校的教育质量与子校的教育质量旗鼓相当,甚至子校的教育质量超过了母校。所以请家长放心,我们一定会高度关注名校集团办学会不会造成“牛奶稀释”的问题。我相信,经过努力,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后,不会出现“牛奶稀释”现象,只会使名校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主持人:现在杭州“上好学难”的矛盾集中到了学龄前儿童教育上,甚至出现上名园比上名校还难的现象。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上更好的幼儿园?
◇王国平:这两年,杭州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这一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从去年开始,我们积极推行“名园+新园”、“名园+弱园”、“名园+农园”、“名园+民园”的名园集团化办园模式。凡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采取“名园+新园”的办园模式;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园”和“农园”合作办学,全面提高办园质量。2008年,六城区已有28.7%的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学,幼儿受益面分别超过1/3。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1%,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67.2%,其中六城区81.9%。我相信,通过实施名园集团化办学,我们一定能做到让更多的孩子上更好的幼儿园。[主持人]王书记,杭州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王国平:农村居民担心实施名校集团化以后,优质教育资源会向城市集聚。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名校+农校”的办法,全市已有652所城乡学校加入了互助共同体,全市义务教育段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面达到95.6%,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名校集团化包括了“名校+农校”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城乡学校最后会结成互助共同体,从而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我相信,有一天杭州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主持人:王书记,从您刚才的陈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市委、市政府在破解“上学难”特别是“上好学难”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与“上学难”一样,“看病难”、“看病贵”是杭州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次网友“余光”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王书记,现在看病专家号还是非常难挂,每次去,凌晨三四点就要去排队,痛苦啊……前两天,一个同事生病,住院也住不进。医院可不可以和学校一样,搞名医院集团化呢?当然医疗质量要保证。“余光”网友反映的“挂号难”、“住院难”问题也是杭州许多老百姓的共同感受。王书记,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市委、市政府在破解“看病难”问题上有哪些考虑吗?
◇王国平:首先要肯定的是,“余光”网友的点子是一个“金点子”,与我们的所思所想不谋而合。杭州存在“看病难”问题,老百姓也很关注。破解“看病难”,我们的目标是三句话,就是让老百姓“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了病”,就是要解决好“挂号难”、“住院难”问题,使患者在市属重点医院排队挂号时间不超过5分钟,让杭州人和“新杭州人”能随时在市属重点医院住院。“看得起病”,就是要防止由于医疗资源供不应求而增加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做到“医疗质量上去、医疗费用下来”。“看得好病”,就是要提高市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做到“大病不出市属医院”,让杭州老百姓在市属医院能看得好病。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四改联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市属医院布局和专业设置两大战略性调整。这两大战略性调整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杀手锏”。杭州出现“看病难”特别是“挂号难”、“住院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和专业设置不合理。比如,仅上城区一个城区,就集中了杭州优质医疗资源的60%。为了优化市区医院布局和专业设置,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滨江医院、下沙医院、之江医院、妇女医院、儿童医院、市十医院等6家三甲市属医院,使杭州市区东南西北中均有市属三甲医院,使杭州拥有自己的妇女医院和儿童医院。目前,滨江医院、下沙医院已开工建设,儿童医院一期已投入使用,妇女医院将在明天举行奠基仪式,其它两家医院也即将开工。我相信,随着6家医院建成投入使用,“看病难”特别是“挂号难”、“住院难”问题一定能得到大大缓解,妇女、儿童“看病难”问题也一定能大大缓解。为了让老百姓“看得好病”,我们实施了“名院集团化办医”。比如,滨江医院与浙二医院合资合作建设;下沙医院与邵逸夫医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合资合作建设;妇女医院由市一医院领办,儿童医院由市六医院领办,之江医院准备与浙一医院合资合作建设。同时,杭州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协和医学院的综合优势,提高我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老百姓“看得好病”。
◇主持人:我们得知市委、市政府已把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纳入“破七难”。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问题更为人民群众所关注,各地也纷纷加大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王书记,杭州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绝招?
◇王国平:食品安全是当前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对小餐饮店、小副食品店、小食品加工厂等“八小”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等,努力让杭州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杭州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杀手锏”,是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农贸市场是农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从2006年开始,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市区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努力让老百姓在清洁、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到2008年年底,杭州市区已完成128家农贸市场改造,撤销无证农贸市场16家,今年杭州市区将完成最后18家农贸市场的改造。在农贸市场改造中,我们始终把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安全、拎得轻松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作出了“三项承诺”,就是不因农贸市场改造而增加群众负担;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贸市场清洁、有序、安全;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做到少扰民甚至不扰民。我们对农贸市场改造中让老百姓“菜蓝子”拎得安全问题高度关注。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都配备了专门的检测室,每天对蔬菜、干货、水产等进行抽查,并在市场配置的大屏幕、触摸屏、公示栏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通过农贸市场改造,杭州的食品安全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主持人:网友“绿色杭州”抛给王书记您一个有关环保的问题,他说杭州车辆的尾气污染一直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垃圾清运车还在冒黑烟,天热了,气味更难闻,直接影响杭州的城市形象。杭州一直在打造绿色环保型城市,网友希望杭州能赶在全国前列,为市民及游客营造一个真正的环保型绿色都市。
◇王国平:我曾经代表市委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要让杭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让杭州老百姓的寿命更长。这是杭州老百姓的共同心愿,也是市委、市政府不懈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的寿命更长,必须切实治理大气污染。现在杭州大气污染源主要有3个: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汽污染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上述3个方面,我们都采取了系列措施。在控制汽车尾汽污染治理方面,去年我们对非杭州市区牌照的高污染车辆采取了限制通行,对新车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特别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投入6亿元淘汰了1000多辆尾汽排放不达标的公共汽车。今年我们还将更新、新增830多辆“国Ⅲ”排放标准的公共汽车。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们积极实施了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去年我们最大的动作就是着手实施杭州热电厂搬迁。杭州热电厂是杭州市区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每年使用高污燃料42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600吨,粉尘600多吨。今年6月份整个热电厂将关停。杭州市还明确,今后不在市区新建除燃气以外的电厂和热电厂。关停杭州热电厂的意义不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周边二三十家污染企业的搬迁,如杭一棉、“蓝孔雀”、新华造纸厂等等。除此之外,近几年我们还搬迁了杭氧、重机,杭州煤制气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搬迁杭州炼油厂、杭州民生制药厂等工业企业。总之,我们的想法就是市区范围内所有不达标排放企业都必须关停,能搬迁企业原则上一定要搬迁。我们宁可牺牲眼前利益,牺牲一定的GDP,也要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还杭州市民一个蓝天,确保2010年杭州老百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同时我们还对建筑扬尘进行治理,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加强对渣土、黄沙等运输车辆的监管。这几年杭州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杭州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01天,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但我们也要看到,杭州主城区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太少,良的天数居多,希望有一天杭州大气优的天数越来越多。我相信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主持人:王书记,这里又有网友留言了,他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他问您有没有看到新闻报道,杭州因为发放旅游消费券,被几家很大的国外媒体报道啦。这可是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杭州名气越来越大,这次发的五种消费券功劳可不小啊。他还问您,怎么会想到发放五种消费券的?五种消费券各有什么特点?
◇王国平: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起点是消费不足,战胜金融危机的起点是扩大消费。扩消费必须坚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管齐下”。发放消费券是坚持“四管齐下”很好的突破口和“杀手锏”。今年以来,杭州共发放了政府消费券、社会消费卷、转移性消费卷、旅游消费卷、教育培训消费卷五大类消费券10.7亿元,其中政府消费券2.1亿元,社会消费卷6000万元,转移性消费卷4.8亿元,旅游消费券2亿元,教育消费卷1.2亿云。看起来,杭州发放消费券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就是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实惠方面,市本级和萧山、余杭两区通过发放2.1亿元政府消费券,让130多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老年人、残疾人、中小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直接的受益者。企业得市场方面,通过发放转移性消费券,使相当一部分杭州企业缴纳“五险”有了可靠保证,也促使杭州7000家企业承诺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不裁员,这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今年一季度,数源、华日、松下等杭产品企业的本地市场销售都有大幅度攀升。发放消费券在帮助企业拓市场、渡难关中确实发挥了明显作用。党政得民心方面,通过发放消费券,党委、政府向公众发出了拉动消费、促进消费的信号,向社会传递了抱团取暖、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杭州人、“新杭州人”和杭州企业家的归属感,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上级部门、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这里我要再说一下,消费券不是包治“消费病”的“特效药”,而是扩消费、拓市场的“催化剂”。在消费预期不好、消费信心不足特别是大量企业可能由于产品卖不出去而裁员、减薪的情况下,发放消费券是一个必须尝试的办法,或者说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与其他办法相比,发放消费券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小,可以使我们把纳税人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使我们通过保企业来保民生、保稳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消费券发放和使用工作,把消费券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我们在6000万社会消费券消费一空的情况又加印了4000万,如果形势较好,我们还将继续增加发售规模。同时旅游消费券将增发1亿元。通过发放和使用教育培训消费券,我们准备培训工业系统职工5万名,旅游系统职工2万名以及10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现在没有达到高中学历的杭州市民都可以接受高中学历教育培训。对教育培训消费券我们不作限额,确保应发尽发,需要多少就发多少。
◇主持人:一位上海的网友说,现在来杭州自由行都很方便,公共自行车免费骑,公交车换乘也有免费,而在景点,最缺的就是有用的旅游服务信息,这时“野导”就无孔不入了。请问王书记,杭州在出台一系列整治举措之后,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能够确保“野导”不回潮?
◇王国平:实事求是说,野导、黑车也是一种城市“顽症”。杭州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对“野导”、“黑车”要坚决。我们唯一的方针就是“零容忍”,就是露头就打,就是严管重罚。但光靠严管重罚还不够,还要建立必要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就是建立杭州旅游公共咨询服务体系。我们准备今年“十一”前推出100个旅游咨询服务点。“野导”有自己的“产业链”,我们建立旅游公共咨询服务体系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搞一个旅游服务“产业链”来对付“野导”,采取釜底抽薪办法来治理“野导”。原来“野导”产业链能提供的服务,今后我们都能够提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旅游公共咨询服务中心相当于“野导”的“后台老板”;旅游公共咨询服务点相当于在马路上拉客的“野导”;与旅游公共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公共咨询服务点相配套的店家就相当于“野导”产业链上的“黑店”。这样,就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野导”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开展“杭州优秀旅游店家”评选活动,使这些“优秀旅游店家”成为产业链上的主体,进而为中外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结合每年扶持“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和旅行社发展6000万专项资金的使用,通过评选活动来产生“优秀旅游店家”。
◇主持人:一位杭州网网友说,太子湾公园的免费开放在杭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带来的却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结局——欢喜的是不断刷新的日客流量纪录,忧的是当游客散去后,原本美如仙境的太子湾公园却变得伤痕累累。前段时间,“受伤的太子湾”引起了许多杭州人的关注。请问王书记对此有何感想?
◇王国平:太子湾公园免费开放是好事,但我们原来的预测与实际情况有很大落差。这次由于公园免费开放、清明节小长假、郁金香花展“三碰头”,以致太子湾公园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客流量,造成了太子湾“受伤”。下一步我们会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好太子湾公园,不让太子湾再“受伤”。现在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明年郁金香花展再与小长假“碰头”时怎么办?所以我向广大网友提个建议,希望利用杭州网这一平台征求一下广大网民的意见。现在网民有两种意见:一是郁金香花展不收费;二是郁金香花展收费。我认为,市委、市政府可以在征求广大网民对这两个问题的意见后,再作出决策。如果大部分网民认为郁金香花展可以收费,我们就收费,因为收费是控制游客过多最有效的办法;如果大部分网民希望不收费,那我们只能通过加强管理,必要时通过限制入园人数办法来加强管理,保护好太子湾公园。
◇主持人:网友“杭州网非哥”十分关心同城同待遇的落实情况,他说,关于萧山和余杭同城同待遇一事,早在2001年就批下来了,当时有个民间说法说是3年的过渡期,到现在,根本的户籍制度,还是没有实现同城待遇。大家都盼着这个问题能尽快得到落实,他在这里先谢谢王书记了!
◇王国平: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以来,围绕让萧山、余杭两区老百姓享受“同城待遇”,市委、市政府和萧山、余杭区委、区政府按照“还老帐、不欠新帐”的指导思想,来解决问题。所谓“还老帐”,就是逐步缩小萧山、余杭两区老政策与杭州老城区政策之间的差距;所谓“不欠新帐”,就是萧山、余杭两区新出台的政策要与老城区出台的政策相吻合。这几年,萧山、余杭区在“同城同待遇”上已取得明显进展。比如,萧山区在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保险政策、再就业优惠政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城区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春风行动”、公共交通等方面都已与杭州老城区接轨。也就是说,已在二三十个方面做到了“同城同待遇”。当然,萧山区与杭州主城区在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还有一定差异。我再说一下余杭区。余杭区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养老金、就业培训、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30多个方面已与杭州老城区实现了政策对接。当然,余杭和萧山一样,在出租车政策、教育收费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虽然萧山、余杭的一些政策低于老城区,但也有一些政策优于老城区。对这一点,也应该看到,也应该肯定。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和萧山、余杭区委、区政府将按照“同城同待遇”的目标,按照“还老帐、不欠新帐”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力争尽早全面实现萧山、余杭所有政策与老城区接轨,真正实现萧山、余杭老百姓与老城区老百姓“同城同待遇”。
◇主持人:网友“天目山人”反映,农村贷款一般需要担保,而农民的房子因为不含地价,所以价格被估得很低,因此农民贷款就只能贷得很少,而且手续很麻烦。这样,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农民创业。他希望党委政府能为农民多作考虑。请问王书记,解决农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有何良策?
◇王国平:我们现在也很关注农村“贷款难”问题。农民的小额贷款问题确实要尽快解决好。这两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全面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现在,杭州市已成立8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对象就是三农、微小企业和个体经济。这8家企业,已向种养殖业和农户发放1800余笔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总额达8.19亿元。第二,我们正在积极地与有关部门合作,启动我市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希望通过三年努力,杭州各县(市)都能成立各自的村镇银行,通过村镇银行来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主持人:有网民问:在网上看到王书记与网民共议"民主促民生"的消息,这个主题特别有意思,民主与民生都是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他问王书记,您是怎么想到把民生和民主关联在一起的?
◇王国平:把民主和民生并列在一起,并不是做"文字游戏"。民主与民生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有禾入口"称"和",也就是民生;"人皆能言"称"谐",也就是民主;和谐就是民生民主的"代名词"。我们的古人,在造词时就把民主民生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把民主民生与和谐相等同。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改善民生;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民主;只有做好民主民生文章,社会才能和谐。把民主与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民主促民生,就会事半功倍;把民主与民生割裂开来,就会事倍功半。去年,杭州市把"民主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这是杭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大力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积极探索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效让人民检验"。这四句话,我认为就体现了杭州是真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在构建和谐社会。
◇主持人:王书记,我记得,光复路危旧房改善工程结束后,遇到楼道三户家庭分厕所的难题。当时您说,作为一位市委书记,也没法帮他们分好这三间厕所。于是,您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杭州在实施"民心工程"过程中,要探索建立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现在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网民的数量以几何倍数增加,请问王书记您如何看待网络在民主促民生中的作用?
◇王国平: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现在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居全世界之首。杭州网民已超过130万,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茅。所以我们提出建立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必须发挥党政主导力、市民主体力、媒体引导力,真正做到主导力、主体力、引导力“三力合一”。这里讲的市民包括网民,媒体包括网络。当前,互联网凭借虚拟、开放、互动、及时、海量、多媒体、自媒体等特点和优势,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多维、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大有"一网网尽世界、世界集于一屏"的态势。人们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表达自身诉求,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对此,市委、市政府要大力倡导,充分发挥网络、网民在民主促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使网络成为构建"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重要平台,使网民成为民主促民生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网络民主的力量。
◇主持人:王书记,对这次网上恳谈,网民期望值很高,提的问题也很多。其中就有许多网民建议,围绕“杭州的事杭州人来办”,能否在杭州网上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平台,以此推动杭州民主促民生工作?希望王书记对杭州网的发展提提要求。
◇王国平:我们一直倡导“大家的事大家来办,杭州的事杭州老百姓来办”。现在杭州有130多万网民,背后就是130万多户家庭。杭州网作为杭州地区的新闻门户网站,是杭州人的“网上精神家园”。创办以来,杭州网充分发挥网络互动的特点,集中民智,通过“民生在线”等栏目,构建“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希望杭州网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努力成为推动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载体、人民群众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人民群众政治有序参与的重要渠道,为杭州以民主促民生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我认为杭州网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一是开展“网上红楼问计”。近年来,杭州所有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在杭州城建陈列馆(“红楼”)进行公示,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市民也可以投票,为市委市政府最后的决策服务。希望"红楼问计"这种模式能够上杭州网,能够搞一个“网上红楼问计”。今后杭州市的重大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都可以杭州网上通过公示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网民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一定会高度重视网民的意见,以便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二是开展民生重大决策网上投票。现在,城市管理者每天都在进行决策抉择。这些决策往往是“治一经、损一经”,必须坚持“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确定和把握决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关键是要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关键是要落实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了解多数人的意见,必须通过网上投票。现在杭州有130多万网民,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他们的投票结果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网民的投票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抉择。这样的抉择,往往会比较符合老百姓的心愿。三是组织“线上协商会”。中国的民主不能仅仅依靠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模式,而必须倡导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解决民主促民生有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办法,而不是简单地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调整问题。民主协商会过去是采取会议的形式,现在可以采取网上协商会的办法来进行,而且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依靠网民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解决民生问题。比如,在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都涉及居民群众的利益调整,简单地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解决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如果民主协商会解决不了,也可以把民主协商会开到杭州网上,发动网民一起参与讨论,帮助特定群体解决困难和问题。四是组织网上新闻发布会。今后,凡市委、市政府或市有关部门出台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在杭州网上进行发布,这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好办法。五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网上恳谈会。这次访谈开了个好头,这种恳谈会要继续办下去。
◇主持人:王书记,刚才工作人员通过通话系统告诉我,现在在线观看访谈的网友已达到了12万人次,帖子还在不断地网上顶,我们感谢网友为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杭州的实践提出了那么多的好建议、金点子。在这里,我们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访谈结束之后,我们会把大家的意见都整理出来,然后拿去王书记看,有些具体的意见建议,我们也会都提交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请大家放心。
◇王国平:最后我再说一句,对广大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会认真阅读,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对采纳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通过适当方式,特别是通过杭州网告诉广大网友。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
◇主持人:再次感谢王书记,谢谢你在百忙中能够抽出时间和网民交流。欢迎王书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网络、走近网友。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王国平: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