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6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年来,“限塑令”在我市实施效果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超市塑料袋使用量较“限塑令”之前下降近七成,但仍存在不少“盲点”无法限塑。
超市“限塑”效果明显
在大润发平湖店,记者看到有些买了少量商品的顾客为了节约,没有购买超市提供的有偿塑料袋,而是用手拿、怀抱,或把商品放在自带的购物袋里。“这在一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一位收银员介绍说,“限塑令”之前,自带环保袋来购物的消费者几乎不到两成,而且购物不多却多要塑料袋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在自带环保袋购物的消费者是“限塑”前的好几倍。为了推行环保袋使用,不少超市都推出各类购买满一定金额产品送环保袋的活动。
“超市、商场执行‘限塑’规定的情况普遍较好,能够自觉使用和有偿提供国家规定的合格的塑料袋,多数消费者已养成主动携带购物袋购物的习惯。”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就在日前,市工商局对全市15家大中商场、超市塑料购物袋销售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商场、超市在2006年共消耗塑料袋347.88万只;2007年消耗塑料袋350.81万只,销售环保袋800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至今,销售塑料袋106.55万只,分别比2006年、2007年下降了69.38%和69.63%,同时,一年来销售环保袋35.4万只,比2007年增长了441.5倍。
农贸市场成限塑盲点
而在农贸市场、农村小食杂店等,仍有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肆虐”现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农贸市场几乎所有的摊贩都备有超薄塑料袋,称完商品,顺手扯下一个塑料袋就把东西装进去。记者问一名摊主这些塑料袋要不要钱,他招揽着生意头也不抬地说:“咱这里又不是超市,塑料袋要钱的话生意都招揽不到。”而前来买菜的市民,大都很自然地接受菜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
生产企业比较无奈
“限塑”后,塑料袋生产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在平湖市新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和金球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记者了解到,两家企业虽然具备生产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塑料袋的条件,但产品在国内却很难打开市场。
“我们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所以市场价格较高。”“金球塑料”负责人张新华介绍,该公司2004年就开始生产光—生物降解聚乙烯薄膜袋,并畅销美国、德国、荷兰等15个国家,“不过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目前国内仅与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等少数几家超市有合同订单,平湖中小型超市和农贸市场根本不涉及。”
而那些规模较小、生产不出达标产品的塑料企业,如今正在夹缝中求生存。据了解,仅曹桥街道生产塑料袋的小型企业就有数十家。“限塑令”实施至今,不合格塑料袋仍大量在市场上流通,使得环保塑料袋的销售难以打开局面。“我们只希望政府部门更加坚决落实‘限塑令’,否则我们难以和廉价的塑料袋竞争!”张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