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瑞安一家三代教师:三尺讲台见证新中国教育华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陈家第三代教师陈小龙

  陈家第二代教师陈万彩

  浙江日报讯 岁月如歌,道不尽,三尺讲台上三代教师的似水年华。

  时光流逝,他们精心培育的一株株幼苗,不断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有用之材。

  从革命教师、海岛教师到新农村教师……坐在瑞安退休老教师陈万彩家里,与这一家人畅谈,从平凡中感受着伟大,在平淡中体味着精彩。而透过这个三代教师之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精彩画卷也徐徐展开……

  陈家第一代教师陈庆林:

  “让更多的人摆脱文盲,能够读书、看报,与新中国一起进步”

  一张抗日战争时期的旧剪报,纸张因岁月的流逝,发黄并生脆。这上面,一批瑞安马屿地下党工作者名单,密密麻麻地列着,其中在“陈庆林”的名字下方,用圆珠笔用力地划了一横。

  “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从我懂事开始,就搜集与父亲有关的资料。可1976年的一场大火,烧掉了那些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宝贵资料。”

  60岁的陈万彩,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这张旧剪报。它,如今已成了陈万彩家与他父亲有关的唯一珍藏。

  陈万彩把旧剪报放在桌子上,慢慢地摊平,徐徐地说起了他打听来的父亲故事——

  1948年,26岁的陈庆林在马屿团社小学当语文老师,识文断字,出口成章,一手好毛笔字更是乡里闻名。除了当教师,外表文质彬彬的陈庆林,还有一个身份:中共党员。他以教师职业做掩护,从事革命活动,鼓舞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事业。

  “他为人严谨,话不多,但上课总是很生动,喜欢跳出课本给学生讲时事政治。”80岁的五甲村村民陈方兴还记得,乡亲们都很尊敬陈庆林,遇上办喜事、写文书总喜欢找他。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搞建设亟需有文化的人。但是,据《中国教育年鉴》记载,当时国民受教育程度极低,文盲率高达80%,学龄孩子的入学率仅20%。

  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文化人,这是陈庆林的愿望。1950年,他如愿以偿调到瑞安中学当老师。“母亲告诉我,父亲那时总说,终于可以一门心思地教书育人,建设新中国急需大量人才,他要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材,让更多的人会读书、看报,与新中国一起进步。”

  建国初期,为提高国民素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扫除文盲运动。

  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很简陋,几间破房子,几块黑板,没有统一教材,更没有教具,教师虽然工资少得可怜,但充满激情,学生们学习劲头也很足。

  然而,壮志未酬,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无情地夺去了陈庆林年轻的生命。当年5月,陈庆林病逝。此时,他的妻子正身怀六甲……

  陈家第二代教师陈万彩:

  “扎根海岛,安贫乐教,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崭新世界的大门”

  陈万彩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臂膀的依靠,他早早从生活的困境中学会了自立和坚强。“我还记得,第一天上学,背着妈妈用旧衣服给我缝的书包,别提有多高兴了。”陈万彩说,那时新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统编的教材,不过老师待遇不高,每月拿七八元的工资。

  “记得学生时代,上学像在玩,没有压力,不过老师都很严厉,不听话的学生常常要头顶着脸盆,跪在地上受罚,木尺子打手心是常有的。”

  1970年,陈万彩19岁,初中毕业,一道人生选择题摆在他面前:一边是在当时非常吃香的国营企业当工人,一边是到离市区70公里的北麂海岛当教师。

  “我没有多想,拎着一袋衣服就坐船出发了。”在弥漫着鱼腥味、交通和各方面条件都相当落后的海岛上,陈万彩为了孩子的求学梦,一待就是16年。没有校舍,他就带领学生、家长自己建;缺少老师,他就一个人从小学教到初中,从语文到体育都教;物资贫乏,他就自己种菜、养鸡,保证供给……

  远离繁华,安贫乐教,陈万彩16年如一日,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海岛的教育事业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陈万彩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崭新世界的大门。在他的班级里,先后有许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瑞安中学,看到家长高兴得仿佛孩子考中了状元,他坚守偏僻海岛就有了最大安慰。

  伴着海浪,课堂里琅琅的读书声,也吸引了很多目不识丁的渔民,站在教室门口听陈老师讲书本上的新鲜事。后来,陈万彩干脆在晚上开课,教渔民读书识字。

  1986年,陈万彩离开海岛,到瑞安市江溪乡学校任教。“分别的那一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学生家长都来送行。大家都在抹眼泪,这么多年相处,早已成亲人了。”

  “前些年,我又去了趟北麂,海岛上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通水通电,学校的校舍也建新的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了,当地人都还记得我,热情地拉我上他们家做客,烧最拿手的菜招待我。”

  “每当此时,我都会为我的职业感到无比骄傲,我辛勤地播撒一粒粒种子,收获的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

  在陈万彩3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学生中,有的生意做得很大,有的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还有出国发展的。每到教师节,他们都记得给我打电话、寄贺卡。”

  如今,陈万彩退休了也没歇着,在瑞安市老年大学讲营养学,“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老人也时兴到学校充电,学英语、摄影、绘画……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陈家第三代教师陈小龙:

  教师地位提高了,教育大为普及了

  1999年从瑞安师范学院毕业后,陈小龙接过父亲的教鞭,走上了马屿镇江埔小学讲台。江浦是陈万彩曾呆过11年的地方,乡亲们也以同样的热情迎来了“小陈老师”。

  与父亲的上课“三大件”相比,在儿子陈小龙的课堂上,传统的黑板前,还多了一块“白”板。“我们班级都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来设计。”陈小龙轻轻点击鼠标,绚丽、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白色大屏幕上,那些原本生涩、抽象的教材内容演绎成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这些都是陈万彩当年不能想象的,而对陈小龙这代教师来说,已经成了教学必备工具了。

  陈小龙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现在学生读书连学杂费和课本费都取消了。教师的待遇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那时的工资是每个月29元,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800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在已经有1600多元了。”

  “老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陈小龙觉得,教师已成为人们真正向往和尊重的职业。

  “与父亲相比,我这一代可能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学习父亲的严谨和耐心,陈小龙更懂得与学生交流。在他的课堂上,不仅有传统的听与讲,还有共同参与、相互推动。

  教学条件、育人理念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日日进步,可陈小龙也遇上“新时代”的烦恼。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为了不让家长们帮着打扫,陈小龙事先没有通知学生。结果,麻烦事来了,“老师,我不会擦玻璃!”“老师,我垃圾扫不到簸箕里!”孩子们的喊声此起彼伏,陈小龙只能围着全班的“小太阳”们跑来跑去,服务了这个又服务那个。

  “以前读书是为了求出路,现在读书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亲那个年代,还经常要抽空为村民‘扫盲’,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国普及,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可以在瑞安读书。教育已不是单纯的知识赋予,而是重在综合能力的培养。”陈小龙深有体会地说。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百名教师进千家
·女教师当了20天的"富婆" 上海联华承认错误愿道歉
·【5月26日·精粹】上市公司年报摆了道乌龙 绍兴女教师莫名成富婆
·上市公司年报摆了道乌龙 绍兴女教师莫名成富婆
·上市公司一纸误报 绍兴一女教师当了20天的"富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