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剧扮相(资料图)
杭州人久违了40多年的杭剧(又名武林班、武林调),以后将会成为常态。昨天晚上,在红星剧院,杭州杭剧团以一出杭州现代戏《妈妈的泪》宣告它的再度成立。
1966年夏天,年轻的杭剧演员章驷群,走出位于元宝街44号的杭剧团大门,准备下班回家。但是他一直没有接到再上班的通知,杭州杭剧团也在1968年撤销。于是,他改行成为了一名越剧老生。从此,活跃在杭州街头的地方剧种杭剧,走出了杭州人的生活。40多年过去,杭剧已成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的青年演员章驷群,已是花甲之年,作为杭剧传承人代表,昨晚在成立仪式上代表杭剧老艺人发言。
“杭剧的来头,和杭州人的习惯关系毛密切。”章驷群现在成为杭剧的活字典了,“杭州人习惯去灵隐寺这些寺庙烧头香,半夜爬起来去等着,艺人就去唱宣卷,慢慢大家都能唱两句,就流行了。”这个宣卷,还是曲艺形式,有点类似翁仁康的莲花落,一个人说,一个人唱,既唱小姐,又唱书生。词句也和莲花落一样通俗,只不过用杭州话唱,一时风靡全城。
杭剧已经有800多年历史,1923年正式搬上舞台。1957年,第一家国有杭剧团成立,章驷群成为第一批成员。那时他还是个小不点,做随班学员,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唱。比他更老一点的陈谊君,是他师姐,也时常教他。1961年,杭剧团改革,请来了老一辈艺人,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也有64岁。杭剧团年轻的演员们,5个一组跟着一个老师学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四句诗,我们跟着老艺人一句一句地吟,用小生的口吻,用花旦的口吻,用小花脸的口吻,就这样练基本功。之后,又排了四个折子戏《双下山》《断桥》《昭君出塞》《六月雪》,这是杭州第一次彩妆上演,观众觉得很过瘾。”和杭州人熟悉的越剧相比,杭剧将两大传统曲牌结合起来:杭州滩簧,继承了南宋宫廷音乐的特色,温婉柔媚;杭曲,激昂慷慨处,比越剧又多了一份阳刚。
但是40多年后,杭州人还会继续对遗忘已久的杭剧感兴趣吗?章驷群很实际地说:“指望所有人都像当年一样喜欢,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推广。”于是他到小学里去,跟小朋友们说杭州话,从“小伢儿,耍子儿,耍得不好闹架儿”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杭剧,希望孩子们心中,对杭剧有个粗略的印象。还有人建议,《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好多很火的节目都是用杭州话来说的,那可不可以用杭剧唱新闻呢?说不定,在不久之后,杭剧还会重新让杭州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