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0日讯
金融危机背景下,工作难找了,那些没技术、没文凭的求职者更有失业之忧。与此同时,义乌涌现出一批新的订单式生产企业,他们正成为一些低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庇护所。
义乌小企业、小工厂林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一些企业选择了订单式生产,平时厂里只有少数固定工人,一旦接到订单忙不过来时,就招聘一批“临时工”补充,操作管理灵活多变。由于这样的企业存在一定数量,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长期“打零工”的求职群体。
他们是“临时工”,却又像是一个没有固定工作场所的“长工”。
昨天下午3时许,天空下着雨,朱先生晃悠悠地走进义乌市人才市场大厅,他是进来躲雨而不是来应聘的,因为这里招聘的是大专生或中专生,他都不够条件;而一些普工岗位,待遇较低、活也较累,朱先生又觉得不适合自己,因此他一直打着零工,成为了“临时工”一族。
昨天下午,记者在义乌人才市场还遇见3名贵州籍小姑娘,罗静今年刚满20岁,她带着表姐及老乡胡小英,想要寻找一份饰品加工或酒店服务员的工作。因为工作难找,她们已在义乌打了近一年的零工。
“每天早上6时许,一些老板就会到义乌城西街道夜市招临时工,我们就在那里等候。我们一般去饰品厂,点钻、滴油、挂圈等活都能干。和老板熟悉了,有时他们也会直接打电话来叫我们去干活。”胡小英介绍,自从去年年初到义乌被老乡介绍去打零工后,她一直干这个活,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计,也让自己有了点积蓄。“我们是临时工,进的工厂干的活不同,每天的收入也从二三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但平均下来,每个月大约有1500元收入。”
在义乌时间较长的罗静介绍,类似的临时工招聘在城西街道、廿三里、下骆宅等地都有,招聘地点基本固定不变,每天都有人等在那些地方,等待一天或此后几天的“工作”。她还表示,饰品企业的临时工招聘主要集中在城西一带,而长年聚集在那的各种“临时工”则有上千人。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临时工”群体,在义乌几个经济发达的镇街早已存在,只不过金融危机让这一现象更显突出而已,并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供需市场。
长期干临时工对一些人来说收入也不算差,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仍有失业之忧。胡小英等人告诉记者,她们更渴望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哪怕工资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