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期间,文化部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文化部网站早先公示的706人推荐名单中,我市有10人上榜。
上榜的10位金华艺人分别是婺剧传承人葛素云、郑兰香,金华道情的传承人朱顺根、叶英盛,永康线狮(九狮图)的传承人胡金超,浦江剪纸的传承人吴善增,东阳竹编的传承人何福礼,永康锡雕的传承人应业根,金华火腿腌制技艺的传承人于良坤,抬阁(浦江迎会)的传承人张根志。
这10位传承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应业根,今年79岁,而年龄最小的叶英盛也已经61岁了。
据了解,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于去年8月启动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于今年4月24日公布了706人的推荐名单。这样,我国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接近1500位。
在此之前,我市拥有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年公布的第一批传承人中,东阳市的陆光正、冯文土作为东阳木雕的传承人入选。此外,我市还有32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寻访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与物质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于人而存在,失去了人的参与和传习,遗产就变成了死的东西。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人是最核心的环节。然而,如今,许多表演项目正面临失传,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及民风民俗、传统竞技游艺等正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相继离去,慢慢消失。一些“非遗”保护项目,则由于难见经济效益,也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据了解,在浙江省,濒危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达到2606项,已经失传或消亡的项目有552项。在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公示名单的271人中,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65.3岁。
传承人的消失,将使一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亡艺绝”。在金华,传承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所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或机遇?从今天开始,本报和市文广新局发起“寻访金华‘非遗’传承人”活动,再一次踏上寻访之路(4年前,我们曾寻访金华文物新瑰宝,向读者介绍了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的我市25处文物遗存)。待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公布后,我们将赴各县市寻访具有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其生存状况。同时,我们也将在金华新闻网新金华论坛(http://bbs.jhnews.com.cn)的“八咏楼·金报读书会”板块中开设主题。
欢迎读者和网友一起参与到本次寻访活动中来,您可以同我们一起去寻访和记录,同时体验金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此次寻访活动将联合“金华记忆”QQ群(群号:62518416)一起进行,这个QQ群由热衷于古建筑记录和保护的80后胡波创建,已经聚集了40多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对本次寻访活动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加入其中,我们的寻访计划也会在QQ群上及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