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5日讯
瓯江之滨,碧水蓝天,青田县城东隅,新规划的华侨总部经济大楼蓝图已经绘就。这一规划,将引领着青田华侨总部经济由酝酿与设想跨向美丽的现实。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金融系主任蒋岳祥教授把青田打造华侨总部经济之举,称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标本之作”。
青田是全国著名的侨乡,23万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5万多人从事国际贸易,年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在国内,青田也有十万贸易大军。一方面,在“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的积极推动下,青田已形成了“以侨资为纽带,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具有区域特色”的“华侨经济”。另一方面,处于全市发展前列的青田经济,始终不可回避县域发展空间狭小、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在新一轮跨越竞争中,青田面临着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在青田,有包括华侨资金在内的大量资金处于半沉睡状态的“长腿”,同时也有空间、资源“瓶颈”制约严重的“短腿”。如何扬长避短,化危为机,青田县于2008年首次作出了发展华侨总部经济的战略决策,倾力打造金融危机下有利于华侨要素集聚、整合、发展的“避风港”。
青田县委书记王通林说:“发展华侨总部经济,既是对‘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的积极深化,也是立足实际推进县域经济转型的切实举措,更是加快‘青田人经济’向‘青田经济’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目前,青田华侨总部经济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该县出台《关于建设华侨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及《青田县总部经济发展工程开发建设暂行规定(讨论稿)》文件,成立总部经济发展工程指挥部,广纳贤才组建经济工作团队,聘请浙江大学教授蒋岳祥等5人组成专家组,已初步完成了战略研究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启动招商引资程序,开展多层次的海内外招商推介,建立侨资企业信息库,借助媒体和各地青田同乡会组织,邀请海外侨商代表团回乡考察,积极筹办“2009青田·世界华商论坛”活动。
青田正在创新机制、创优环境,认真探索吸引外出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新模式,将按照“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回归一批”的总体目标,依托高智能高集约化,发挥产业乘数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打造“一心两区”发展格局,即依托华侨总部经济大楼,集聚国际商务、金融、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配以政策体系、投融资体系、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中心和现代中介服务业,同时创建集聚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总部经济创业园区和重点集聚旅游开发、国际小语种培训基地的滩坑库区。
青田华侨总部经济立足于激活180亿民间资本,吸引着商业银行青睐青田,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稠州银行相继登陆侨乡,浦发银行也在积极洽谈之中,海外华侨投资协会准备筹备成立华侨投资银行,设立华侨创业基金,逐步建立青田金融开发规划区。截至去年底,青田已累计引进侨资22亿元,全县拥有侨资企业总部28家,年产值达57.3亿元。今年一季度,青田吸引侨资额为年度目标任务的442.5%,而侨资回流看准的正是总部经济,促进“侨企总部集群”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