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7日讯 网格化管理,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时髦名词”。
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区根据区域面积和企业分布情况,把街道(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聘请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全省试水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这些网格,就成了监察员包下来的“责任田”。网格里有关劳动保障的各类事情,比方说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登记、工资支付等动态信息,监察员都要牢牢掌握。
2007年,杭州市主城区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中队52个,划分网格191个,通过公开招聘185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员们一共采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6.35万份,与过去用人单位主动报送的信息相比,增长超过300%,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初见成效。
截至今年5月底,杭州市共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188个,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今年,杭州市刚刚被国家确定为“双网化”试点城市。
个头最高心思最细
彭埠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的王君奇,今年26岁。要认他不用太费力,因为他身高有1.9米,属于“鹤立鸡群”。说起来,这个小伙应该是杭州城最高大的劳动保障监察员了。
王君奇平时很忙,我们的采访只能在他的工作中穿插进行。王君奇先是来到艮山东路上的一家汽车4S店。亮明身份后,他直接找到了4S店的办公室主任。先是劳动用工方面的常规问题,接着又重点提问:油漆工有没有定期做职业病检查?实习生有没有按规定签协议?对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我们最近想招两三名保安,你能不能帮忙物色下?”临走时,办公室主任问。王君奇爽快地答应了,并仔细记下了岗位的具体要求。
出了4S店,王君奇又来到五堡社区。这里遍地都是家庭小作坊,有七八百家。沿着社区小路七弯八弯,他来到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这里一排房子全是小作坊,绣花厂、服装厂……更多的是无名企业。
随便走进一家,里面有些昏暗,20多个工人正埋头缝剪衣服。虽然开着电风扇,但还是略显闷热,有的工人都打赤膊了。“工资是不是按时发的?”王君奇开门见山。老板支支吾吾地说:“有时可能会迟几天。”
“迟发工资必须要和工人协商的。”王君奇提醒说。老板点点头。
“一般几点下班?”王君奇又问。“晚上9点!”对方回答。
“有水分的吧!”王君奇笑着说,老板也笑了。“迟的可能要工作到11点以后。”
王君奇把情况一一作了记录。最后嘱咐老板两点:一是天气热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要适当改善;二是千万不能用童工,这是高压线。
“对家庭小作坊,我们从来不敢大意。”王君奇感叹,每年会有3个“高危期”:首先是四五月份,有些北方的工人要回去割小麦,急着用钱;接着是七八月份,孩子等着交学费;还有就是过春节。这3个时段如果老板拖欠工资或者卷款逃逸,劳动者肯定受不了。“因此,我们一般提前半个月开展地毯式调查,有的女队员怀孕四五个月了,也得上。”
刚入行时吃了不少苦
王君奇是彭埠镇人,2005年退伍,当过销售员,也做过小生意。2007年6月,他看到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招聘信息,马上就报了名。
“以前,我觉得穿制服很帅,比较威风。”他说,当时招十几个人,有超过100个人报名。经过笔试和面试,他顺利当上了劳动保障监察员。
不过,王君奇还没来得及炫耀,巨大的心理落差随之而来。他们最开始的工作是企业信息采集,包括员工人数、人员组成、劳动合同和工资标准。因为那时没有证件和臂章,跑进企业,结果被赶了出来。很多单位都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认为他是推销员。工作计划是一天至少要跑20家单位,结果他一天才跑了三四家。
“三四天下来,我们就没动力了。毕竟大多数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王君奇说,后来他们决定“以德服人”:夏天专门挑天最热的时候,比如说下午一两点去跑企业。我们每次都找同一个人,用真诚打动对方。
这招虽然艰苦,但效果明显。有一个服装企业的老板,刚开始对王君奇言之凿凿:“我不来跟你们搞这套东西的!”后来,每次见面主动端茶递水,再后来遇到有员工投诉,老板还向他讨教。
自创“香烟公关法”
王君奇不抽烟,可是包里总放着一包硬壳利群。原来,遇到一些不配合的老板时,香烟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公关手段。
前两天,一对中年夫妻跑进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气冲冲地投诉五堡社区一家服装厂老板拖欠了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5000元钱,王君奇直接找到了服装厂老板。
“是他们把衣服做坏了,客户扣了我的钱,所以我要扣他们的钱。”老板40多岁,块头很大,情绪很激动,就是不肯让步。王君奇见状,连忙给老板递了一根烟。老板深吸了一口烟,开始大谈生意难做,态度渐渐软下来了。
“过了一天,老板主动打电话到中队,说也是为了一口气。后来,两夫妻赔了些钱,老板把工资付了,皆大欢喜。”王君奇说。
“跑”出来的统计表
在王君奇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建筑行业统计表》,是2009年6月最新版的。上面有34家建筑企业的名录,涵盖了地铁、道路、桥梁、安置房建设各个工地。为了4张纸的统计表,他和其他队员花了近半年时间多方采集,交通工具就是公共自行车。
“我们经常吃完晚饭,就骑公共自行车到处去转,看有没有新的建筑工地。”王君奇说,他们发现“目标”有很多办法:自己找,听邻居讲,看报纸。他一个人就发现了七八个工地。统计表上的这些建筑企业,他们一两个月去一次,不定期地电话查询。
王君奇和队员手里有一个《企业投诉黑名单》:凡是一个企业发生3次以上拖欠工资的行为,就要上黑名单,联合社区街道重点监控。
去年清理
欠薪4500多万元
截至今年3月底,杭州市所有的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专职监察员一共有434人。
今年,杭州市把网格化管理深化了,在国内首次设立了兼职监察员、专职监察员和首席监察员三个层级。现在,市区184名中队监察员有36名晋升为“首席”。
有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企业再也不敢轻易地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了。仅拖欠工资一项,2005年杭州市清欠工资为9681.5万元,2008年为4556.6万元,下降幅度达到53%。
●新闻链接
2012年,
五大举措保障民生
浙江省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就是要着重保障民生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省的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得到落实,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事业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民权益保护和实现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具体来说,到2012年,实现五大目标:
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益,比方说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农产品残留物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刑事发案总数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治安状况更加良好。
保障公民社会权益,比方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得到就业援助,工资拖欠、就业歧视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适龄公民受教育权得到全面保障。
保障公民经济生活权益,比方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居全国前列,消费争议处理率达到96%以上;制定列入听证目录的重要商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全面实行听证;编制或者修改城乡规划公告率、公开征求意见率均达到100%,听证率达到50%以上。
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比方说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实现全面公开;法定行政事项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全面实施;信访事项办结率达到98%以上。
保障公民救济权益。比如说不动产权属争议、劳动争议案件、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行政调处率达到90%以上等。
在制订长远目标的同时,我省还制订了每年度的具体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最终目标。就拿社会保障方面来说,去年我省全面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了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我省要探索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机制,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等。
今年,我省还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的“网格化”建设,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