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杭州市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它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重创新,抓落实,努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党员作用处处体现
村内村外绿意盎然,荒芜之地变为健身场所……
“以前村里的环境和现在有天壤之别。”杭州市江干区三卫村村民吴国庆,每天都要到村里的健身公园散散步。
3年前,江干区开始在村民小组探索建立党支部。三卫村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村”为目标,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作用,实行分块包干,使村容村貌得到不断改善。
近年来,杭州市的村由4680个调整为2108个,人口最多的村有村民近万人,外来人口最多的村有2万多人,有的村有400余名党员。为适应新形势,杭州市在试点基础上,将在全市设立1100余个村党总支、560余个村党委,增设6000余个村属支部。农村党组织由原来的村党支部一个战斗堡垒,变为村党组织与下属支部上下结合的“一个中心、多个堡垒”,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同时,杭州市还探索建立以村下属支部为基础、村组干部为主体、全体党员为骨干,覆盖全体村民群众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努力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村务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
江干区笕桥镇白石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分片联系后,各支部党员积极参与,走访村民更加经常化,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家家户户。
村民致富有了“领头雁”
淳安县马路村党支部书记梅竹根,是村里自办企业致富的典型,但在工作中碰到不少难题,受了不少委屈,曾想撂挑子不干了。市里统一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到航民村实践培训,激发了他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热情,回村后边学边干,使马路村这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好。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杭州实施以村书记为重点、以“3个80%”为目标(年龄45周岁左右的占80%,高中以上文化的占80%,具有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的占80%)的“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目前,杭州全市2105名村书记中,具有“双带”能力的有1881名。
杭州通过农村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选派村干部到机关部门、先进村、优秀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依托党校、农函大、党员服务中心等,分层次多渠道抓好对村(组)干部的理论培训。还推行由村干部自查考核创业承诺,强化考核激励,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合力的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领头雁”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全市涌现了许茂盛、朱重庆、叶大兴等一大批优秀村干部。
同心协力建设新农村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杭州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100示范群”创建活动,全市100个党建示范点有38个在农村,不仅具有区域代表性,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产业结构、自然环境、村风民情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典型性,从而使示范点创建真正起到抓一点带一片的作用。
富阳市有一个村,村民对修公路、搞“三产”的呼声很高,可村支书忙于家里事务,没有抓落实。该市试点推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他被列为“不作为村干部”。认识到错误后,这名村支书立即制定出个人整改方案并切实改进,村里的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展。
去年开始实施的“联百乡、结千村、帮万户”工程中,杭州市坚持把强党建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与欠发达乡村党组织结对,开展城乡两地党员干部互派交流、挂职锻炼、参观考察、互上党课等形式,实施帮扶共建项目2497个,帮扶困难党员群众72630人,实现城乡党组织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