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围绕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个课题,6月中旬,我到秋炉、标溪、葛山等乡镇蹲点调研,了解掌握了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全面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不尽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全县1809名村干部中55岁以上的达458名,占25.3%,有个别乡镇比例高达40%以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9名,占总数7%。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部分村干部的政策理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是能力相对较弱,工作方法简单。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
三是班子不够团结,人际关系偏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村干部与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思想不统一,工作不协调,无法发挥村级班子的工作合力。
四是外出不断增多,干事的人偏少。不少村干部考虑到自身家庭生活需要,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据统计,全县共有长期外出支部书记27人,长期外出村委主任36人,长期外出村其他干部362人。
五是队伍青黄不接,选人渠道偏窄。部分乡镇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后继无人的局面。
六是干部待遇偏低,工作激情不高。由于没有固定的工资报酬,上级财政转移村干部误工资金较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误工报酬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把生态班子建设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龙头工程来落实。继续推行合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认真推行村两委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引导村级班子团结干事;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轮训、分级培训制度,形成以党校教育为基础,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各村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岗位职务、实用技术、致富技能、政策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培训;积极拓宽后备干部培养视野,重点把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外出流动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并采取帮带培养、岗位实践锻炼、参与重大工作等方式加强培养;全面推行以“政绩台”为模式的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卸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和困难党员干部救助机制,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把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来培育。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实行大学生村官目标责任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追踪评估体系,积极提供生活、培训、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切实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作用发挥出来;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在让大学生村官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主动创业的示范作用,出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激发出来;坚持选拔与淘汰并重,不断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流动机制和不称职、不履职辞退机制,切实把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去向规划出来。
三是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载体来推进。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使农村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促进村级班子和谐;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培养锻炼村级干部的实践平台,建立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责任制,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矛盾纠纷处理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两委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各项公益事业开展,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