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要求,6月份以来,我在前所街道前所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个别走访、现场踏勘、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前所村的实践变化――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到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前所村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440人,党员79名。该村过去治安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是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90年代末,因村委会选举不合法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得到发展,村民关系和谐团结,先后被授予台州市先锋工程建设示范基地、浙江省定新农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200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92万元,各项指标均居全街道首位。
近十年来,前所村从一个经济落后、管理混乱的后进村,一跃成为经济、党建双强村,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原因之一:强核心,着力搭建高素质的党支部班子。2008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村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班子结构合理。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办事公道、思路清晰,带领班子成员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原因之二:强素质,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了科学有序的党员管理机制,在进口上实行公示制,在出口上实行淘汰制,在中间管理上实行台帐制。充分利用区、街道两级党校、农函大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党员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教育,增强党员的“双带”本领。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原因之三:强管理,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村级重大事项联议联定和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行“阳光村务”,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理顺了村两委的关系。
原因之四: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利用临山靠海的区位优势,相继办起了造船厂、建材供应站等企业,建造了1000吨装卸码头,引进定向反光材料厂等规模企业,逐步形成了汽车电机、造船等支柱产业。
二、关于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一是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要采取外训、挂训、跟班培训等方式,在全面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农村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双带”能力。同时,要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述学、考学、评学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实行“学分制”管理,将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考试成绩列入个人档案。
二是严格落实“三真”政策,优化农村党员干部工作环境。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不必要的达标考核活动,慎用、少用“一票否决”,简化考核程序,突出考核实效。要关心农村干部,把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适当提高其政治、经济待遇,使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
三是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要积极创办“园区+服务”、“基地+服务”等多种模式的服务载体,通过发展型班子创建、项目开发型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等活动,增强示范、服务和组织群众的功能。要主动转变命令式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下村服务日和民主恳谈会等制度,听取民声,收集民智,提高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能力。
四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制,研究制定一套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区分岗位,制定标准,科学考核农村党员干部政绩;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农村年轻党员干部,大胆提拔到乡镇街道重要岗位工作,形成“干部下农村、农村出干部”的正确导向;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谈心谈话、离任审计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创业承诺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