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口袋里有五六元钱就是大款了,这个银兰奖奖给我80元,意义比钱还要大。”瞿瀚盛捧着学校奖给他的牌子,非常珍惜。 谷风 摄
浙江在线07月02日讯
贫穷不是罪。
对于12岁的杭州中考生瞿瀚盛来说,很大程度上,却是贫穷“逼”出了“超常”。
7月1日,在本报编辑部,瞿瀚盛的妈妈有些难为情地说,“当初实在是因为读不起幼儿园,4岁半,就直接把孩子送进了小学读二年级。”
瞿瀚盛比应届中考生小了三四岁,瞿瀚盛的老爸则比同学们的老爸“老”得多:今年62岁出头的老瞿,为自己50岁才盼来的儿子取名瀚盛,意为中华民族浩瀚、昌盛。
“正因为这个复杂的名字,逼得我字要写得比别人快,学习也要比别人更努力。”瞿瀚盛孩子气的脸上漾起两个酒窝,笑得很是得意。
中考:实在是太紧张了
当然,这只是句笑话,不过瞿瀚盛的学习能力的确有别于同龄孩子:1周岁多就可以指着叔叔阿姨手中的牛奶袋、报纸,读出上面简单的字;他还有着《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她妈一样过目不忘的本事,英语单词读一遍就能记住。
今年夏天,从杭州市开元中学、现在的建兰分校初中毕业,瞿瀚盛以1.45米个头、比同伴足足矮一个头的儿童模样,参加了中考。因为明知自己小学毕业生年龄,体育达标肯定达不到初中毕业生的要求,所以瞿瀚盛选择了弃考——根据杭州市相关政策规定,体育满分30,弃考可以拿18分。这个成绩小瀚盛一开始也不甘心,但是如果去参加考试,除了跳绳可能拿2分,引体向上,他连单杠都摸不到;排球、游泳,别说从来没有学过,就是学了力量也不够。
最后,439分的中考成绩,成了瀚盛的极大遗憾。
“体育没办法,没想到中考也这么失常,实在是太紧张了。”
瞿瀚盛拿出几次学校模拟考试和区联考的成绩单给记者看,470分,448分……加上体育分,都应该比中考高很多分。他还考过全年级第七、第十二和第十五名。他拿出学校奖给他的全年级前15名的银兰杯奖牌,“如果能去优质高中读书,我一定会赶上去的。这几天我已经买了简编教材来预习了。”
考砸了,瀚盛没有沮丧
考砸了,瀚盛也没有沮丧。在学校银兰奖的集体合影里,更像一名小学生的他混在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哥哥姐姐们中间,打着“V”字手势笑着,在一群表情严肃的同学中,格外抢眼。
这次银兰奖,还让瞿瀚盛第一次拿到了80元的奖学金,“我口袋里有五六元钱就是大款了,银兰奖奖给我80元,意义远比数目重大。”
瞿瀚盛一家原本住在萧山区河上镇的一个村。因为房子都是租的,加上父亲工作不断要换地方,他读书也不断换地方,先是读九堡小学,后到平安里小学、铁路五小,再到开元中学,断断续续。
琴棋书画都会点的老瞿,每月1500元的收入,交了社保等“三金”,家用就有些艰难。所以除了买书、买磁带、买识字卡片……瞿瀚盛从没上过兴趣班,更不要说请家教。
“其实早读书,也是为了减轻负担,节约幼儿园每学期几千元的学费。”瞿瀚盛的妈妈说。不过这种放羊式的读法,并没有影响瞿瀚盛的成绩,六年级时,他的英语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在中考前3个月的模拟考中,瞿瀚盛基本保持了年级前七、前八的位置,和其他超常少年一样,他也偏向理科。“这次考试主要是大家太重视了,从学校领导到他爸爸,让孩子压力很大。”
将来读高中了,课业更难,会不会有压力?瞿瀚盛一脸小大人状地告诉记者:“我觉得比别人小很多,其实是种优势,比如以后跳槽,我就没那么多顾虑,因为年轻人精力旺盛,更敢于创新。当然如果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我还是会很认真地对待。”
拉一曲《良宵》很投入
这边在描绘美好的未来,读重高,考大学,找工作;那边却是一片迷茫,因为中考“失利”,瞿瀚盛这个成绩上不了重点高中。
他说自己已经作最坏的打算了:“如果真的上不了重高,我准备筹钱买个旧的笔记本电脑,然后装点软件,上网自学。”
他说,“我的理想现在还很模糊,当前的愿望是,我真的好想有个好老师,先帮帮我的数学。”
这是一个12岁的孩子。
临别,从没机会上兴趣班的瀚盛,拿起老爸传给他的唯一乐器——二胡,平心、静气、闭眼,一曲《良宵》,拉得有些涩、有些酸,有些深凉如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