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这是居民防台风用的,把它搬走了台风来了怎么办? ”记者日前在定海盐仓街道兴舟社区采访时,社区工作人员指着一条弄堂内几块挡道的大石头告诉记者,这些大石头是居民用来固定草棚的,搬走石头能让路面整洁,但台风一来,草棚就会被吹掉。因此,社区并没有一搬了之,打算通过与居民协商来解决。
兴舟社区的做法在我市创卫过程中并不是个例。每当遇到一些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冲突的事情,社区干部不蛮干、不硬干,而是以协商为主,通过沟通得到百姓的理解和配合,这种人性化管理已渗透进了全市的创卫进程中。
普陀沈家门街道墩头社区是一个农民、居民、渔民混居的老城区,常年平均外来人口6000多人。人口多了,居民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随之而来,违章搭建的洗衣板在社区里更比比皆是。 “截至今年3月底,阿拉社区里一共清理了67块洗衣板,拆了之后,老百姓就提出问题来,让他们去哪里洗衣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居民的顾虑,墩头社区采取了“拆除违章洗衣板,留用公共洗衣板”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
和其他社区一样,普陀泗湾村在开展创卫工作之初,也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无理取闹,给创卫带来阻力。去年社区对1800多个露天粪缸进行改造时就遇到重重阻力,一些有迷信思想的村民认为,动了粪缸就会坏了运气。为此,村干部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同时发动改造户的亲朋好友一起做工作。
“创卫不是要和老百姓闹矛盾,有些东西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那我们就不能一拆了之。”泗湾村村支书说,如最简单的敲粪缸问题,我们在规定的区域内建统一粪缸,既确保创卫又能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现在改造一新的粪缸既方便了村民使用,又美化了社区环境,成了社区创卫的一项民心工程。
社区以人性化的管理感化着居民,从而激发了他们投入创卫的热情。定海晓峰社区去年成立了一支创卫行动队,20多名身强力壮、素质较好的新居民成为行动队的骨干分子。建队后,队员们陆续对自己住的地方进行“手术”,身边的老乡邻居看到了,也对各自的房前屋后进行了大清理。 “和这里的居民朝夕相处好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现在社区在创卫,关系到每家每户,当然也关我们的事儿。 ”队员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