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我们这里有个老人,没子女,自己住的,死在家里三四天才被发现。”昨天,涌金门社区居民陈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去世的老人姓李,72岁,一生未婚,独居杭州,而且住的开元路染坊弄8号是他自己设计的。因为同学一直没办法联系上他,找到家里,才发现他发生了意外。
他没结过婚
也没有子女
邻居的眼中,老人生活很有规律,话不多,为人和气。“小区里几乎每天都看得到他,这么热的天,想想真当凄惨的。”陈先生摇摇头,感叹地说。
小区里上点年纪的人都认识他。
“很和气的一个人。”老李住5楼,60岁左右的俞大妈住1楼。平时老李出门或回家,两人都会说上几话,她说:
“他个头不高,胖乎乎的。所以,我有时叫他‘大块头’。他是上海人,有时也叫他‘上海佬’。他平时梳着大背头,看起来很精神的。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上周四晚上,他9点多回来,我还和他打了个招呼,问吃饭了没有。他说,跟同学吃好了回来的。
“他没结过婚,也没有子女。有个侄儿在上海,他每年春节时去上海一次,过完年就回来了。没看见什么人到他家来过。我问过他,为什么不找个人做个伴,他总是说一个人好,一个人自由。
“他家里从来不开伙,都在外面吃,也不洗衣服。阳台上看不到他晒衣服,都拿到外面洗衣店洗。”
设计院总工程师
住的楼是他设计的
70多岁的老于,住在老李对面那幢楼。他说:
“我住这里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估计有十六七年光景了。老李退休前,在一家建筑设计院上班,是总工程师,退休工资挺高的,我们这幢楼就是老李设计的。
“我经常在亭子里坐坐的,他来来去去,笑眯眯的。这个人话不多,很客气,手松,看见亭子里有人,就过来站一小会儿,不管抽不抽烟,每人都递上一支。
“我觉得老李的身体一直蛮好的。但老李的同学对我说,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有糖尿病。”
他天天要去听评弹
同学找上门才发现不幸
邻居们的印象中,老李生活很有规律:早上9点出门,晚上九十点回来。他喜欢听评弹,青年路的“大华书场”,他天天去。
他有自己的朋友圈,两个老朋友,应该是他同学,也一起听评弹的。
“他去世,就是他的同学最先发现的。”发现老李去世的同学说,老李有只小灵通,他们接连打了两天一直没人接。上周六有个同学会,他也没去,他们就找过来了,却发现他已不幸倒在厨房间。水龙头的水,还哗哗地流着。
这离周四俞大妈见到他的最后一面,已有三天。
只有床头有个台灯
涌金门社区负责民政和社会福利的工作人员姓宣,她说:“星期天下午,老李的同学找到我。我跑到楼上,一拉,外面防盗门没锁,我就想:坏了。后来,就看到老人倒在厨房间的水池旁边,水龙头没关紧,地上有水。大概因为天热,尸体腐烂得有点快。”
“他是上海户口,退休关系也不在社区。”姓宣的工作人员说。
她注意到,老李的房子40多平方米大,房间很简陋,只在卧室的床头有个台灯,估计把家就当旅馆了,回来就是睡睡觉。
-相关
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
1987年,杭州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杭州市老龄委统计,截至2008年底,杭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11万人,占总人口的16.06%,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6.2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07%。
养老院可提供的床位,杭州每百位老人平均不到2个,绝大多数还得在家里养老。
杭州很多社区针对居家养老有不少措施。如:给有需要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小红灯、呼叫器等。老人按下呼叫器后,就会有人上门查看。然而,如果出现突然发病、动弹不了,这个措施就不那么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