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剑飞
根据全省“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部署要求,6月上旬,我和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到常山县天马镇元青口村进行了蹲点调研。元青口村共有208户783人,其中党员24名,村民代表27名。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之所以选择到元青口村进行调研,是因为元青口村近年来发展较快,已从原来的较贫困村跃升为常山县综合实力中等偏上的村,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一些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具代表性。调研期间,我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一主题与乡村的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广泛走访接触,召开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民情沟通会”,到田间地头察看了粮食、蔬菜、家禽等基地发展情况,到企业了解了生产经营情况,看望了一些种养殖大户,慰问了一些困难户,夜访了一些农户,所听所见,所思所想,感受很多。
感悟一,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营造创业氛围是基础。我们常讲,环境造就人,氛围影响人,浓厚的创业环境就容易造就敢闯敢试的群体。元青口村2005年之前鲜有自主创业者,一方面是缺技术、缺资金,但更缺氛围和胆量。2005年村组织换届后,新班子把浓厚创业氛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镇党委的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组织村民到本县芳村、白石镇和江西上饶地区考察;邀请农民创业致富典型进村宣讲;借助远教平台组织收看发家致富的事例;评选创业小明星等,激发出村民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创业活力。并通过举办相关创业培训、梳理创业项目、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难题等措施,让他们感到创业并不难,由此帮助农户树立信心。不到两年时间,全村就实施各种创业项目20多个,仅发展蛋鸡、肉鸭等养殖户就有17家,年累计增加收入80多万元。从这看出,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带动农民创业的基础因素。今后,我们要继续充分利用“当创业先锋,做富民表率”活动平台,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既要宣传做大做强的创业典型,更要注重宣传普通百姓和下岗工人、失业待业人员、农民等身边人走上成功创业的例子,使广大初始创业者学有标杆,干有盼头。同时,也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和创业的精神,支持创业行为,引导他们抛弃落后观念,改变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生活方式,营造谁创业谁光荣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感悟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群众眼里,党员干部应该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楷模,更应该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锋,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主职干部只有带头当创业的先锋,做富民的表率才能激起创业的一池春水。元青口村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元青口村村支书郑贤平上任之前,村农民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元,他上任后,带头大胆租赁村里120亩稻田,成立元青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在他的带动下,20多位村民相继承包租地,全村抛荒耕地几乎得到全部利用。他还帮助村民选用优良品种,联系农机、农业专家,指导科学种植粮食、蔬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走访过程中,我感受较深的是,在创业初始,村民们普遍缺乏面对创业失败的承受力,缺信心,缺方向。在这种局面下,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的干部和基层党员要带头干起来,多学习,多调研、多分析、多思考,敢想、敢闯、敢试,率先走出发家致富的路子。
感悟三,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结对帮扶是有力助推方式。元青口村农田不算很多,种养殖大户相对比例也不大,但农民的人均收入三年来却增加了2300多元。究其原因,结对帮扶是重要推力。2006年以来,常山县先后推行机关部门与农村(社区)党组织“联合共建”、非公企业与农村党组织“编组共建”,实行党建资源统筹发展,带动了部分村,也增添了各方党建活力。作为元青口村的结对部门,常山县妇联利用自身支部的优势,帮助村支部从义乌等地牵线引进“环保袋”、“电子串珠”等来料加工项目,让闲置在家的中老年妇女“忙”了起来,每月可增加七八百元的收入,还培养出2名二级经纪人。常山华凯木业有限公司作为元青口村的帮扶企业,先后为该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并帮助村完善远程教育硬件建设,开展订单式培训,扶持实施创业项目,多种方式帮助农民致富。妇联、华凯公司对元青口村的帮扶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部门、企业、农村之间的联动共建不能只提留在形式上的“结对帮扶”,不能停留在单纯物质的帮扶上,而要用发展的思维、以共富为目标,把解决眼前困难和推动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帮助结对农民拓宽增加经济来源的渠道和途径,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本领,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