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李天纲: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内部有很大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有人说,中国文化的内部差异甚至大过欧洲:一个东北人去广东,另一个西北人在上海,很难听懂当地的方言,境况比一个柏林人在巴黎更感窘迫。我们说:中国是一个“天生的多元文化”社会,这几乎是举世公认的。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上海有“石库门”,北京有“四合院”,广东有“围村”,陕西有“窑洞”,客家人住“土楼”、江南人住“水乡”。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从深圳到哈尔滨,从上海到西安,常常按照同一张图纸来建造楼房。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

  另一个例子,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当然,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如果保存恰当,将对人类文化作出自己越来越多的贡献。中国人今天给世界提供的“文化多样性”,应该是“多”,而不是“一”。也就是说: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应该是它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民族性”、“独特性”。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