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驻村指导员制度
绍兴县委组织部
【实施背景】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各级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时同时,绍兴县经过行政村撤并,行政村数量的大量减少和村规模的大幅增大,面对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村干部感到一时难以适应,也对基层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绍兴县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特点、认真贯彻省委〔2004〕1号文件精神,对19个镇(街道)的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整合镇(街道)干部资源,驻村指导员制度应运而生。
【基本做法】
面对农村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从2004年2月下旬开始,绍兴县着眼长效,下移重心,积极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在全县19个镇(街道)全面推行了驻村指导员制度,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副书记乔传秀同志的充分肯定、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华东版也先后报道了绍兴县驻村指导员工作情况。
1、双向选择,竞争择优,让优秀干部驻村。驻村指导员是架起新形势下党与群众联系的一个桥梁纽带,驻村指导员素质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形象,直接关系到驻村工作的效果。为此,绍兴县从把握好驻村指导员的选拔关入手,推行“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选派方式,挑选较高素质的镇(街道)机关干部去驻村。在选派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三个环节:一是确定资格。由镇(街道)党委召开镇(街道)干部和村干部会议,按1∶13的比例推选驻村指导员候选人,把优秀的镇机关干部挑选出来。二是竞村演说。驻村指导员候选人上台亮相,就如何当好驻村指导员进行竞岗演讲。三是开展“双向选择”。通过投票形式,以村为单位,分第一人选和第二人选挑选2名驻村指导员;驻村指导员候选人每人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也选择2个村。最后由镇(街道)党委按投票情况挑选较高素质的镇(街道)机关干部去驻村。双向选择使镇干部挑选了合适的村,村干部选中了中意的人,达到了双方搭挡“匹配”和干部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2、明确职权,正确定位,让驻村指导员放手驻村。驻村指导员要有效发挥好作用,必须确保精力,实行专职驻村。为使驻村指导员脱出线上工作,专职、专心驻村,绍兴县以改革镇(街道)机关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将机关内设机构统一为“四办两中心”,即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和保障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城建管理办公室)、调处服务中心和驻村(居)指导中心,把整合出来的机关干部充实到驻村指导员队伍中去。既确保了驻村力量,又提高了机关效率。还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难点,不断完善驻村指导员“四大员”职责,从最初的“党务村务督导员、富民强村服务员、农村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到现在的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做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围绕“乡风文明”做好精神文明的宣传员、围绕“村容整洁”做好村庄建设的协助员、围绕“管理民主”做好民主管理的督导员,做到“引导督导,协调协助”,积极发挥驻村指导员的作用。
3、抓好培训,提升素质,让驻村指导员有效驻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总体思路,专门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县、镇(街道)分级负责的办法,建立驻村指导员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驻村指导员的能力素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优势,举办“一月一讲”。专题课件内容主要涉及新农村政策法规、村级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农村工作方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社会保障和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政策、“双创”工作、现代农业、党风廉政建设等十个方面,由与每个主题相关的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环保局、国土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参与制作,确保每个教材质量。以此提高驻村指导员的业务能力。为方便驻村指导员的日常工作需要,在培训讲课之余,县农指办还注重收集驻村指导员的有关学习资料,及时编印下发《绍兴县驻村指导员工作指南》和《驻村工作指导》,以便于他们随需随查。
4、健全制度,严格管理,让驻村指导员扎实驻村。按照“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对驻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驻村指导员工作例会制度,要求各镇街做到每月一次召开驻村指导员工作例会;建立信息专报制度。在原有驻村指导员信息员的基础上,挑选了一批相对优秀的人员组建信息专报员队伍,建立信息专报制度,要求驻村指导员及时反映基层各种动态,发掘先进经验典型;强化监督力度。对驻村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除了平时镇村两级的日常监督外,县农指办还一年至少四次对驻村指导员进行不定期明查暗访,检查在岗情况和履职情况;优化考核评议。制订出台《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对驻村指导员主要采取“一室、一簿、一会、一考、一评”的管理办法,捆绑考核,民主评议,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督查,提高驻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心驻村指导员的工作生活,把驻村指导员作为镇街领导干部的“源头工程”来抓,进一步提高驻村指导员的政治地位,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成效评价】
从实施五年的情况来看,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基础,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成功破解,帮助村培育和发掘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规范了村级工作,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自转功能;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锻炼了一批干部,加快了干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一支既有专业特长又懂“三农”工作的复合型干部正在快速成长。根据绍兴县“驻村指导员工作万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干部群众对驻村指导员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08%。
【创新亮点】
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创新点在于这项工作改变以往镇(街道)干部联村的模式,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通过驻村指导员的宣传“上情”、掌握“下情”、沟通“感情”,使干部对“三农”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特别是年轻干部学会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由过去的“专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这促进了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干部责任在一线强化,干部能力在一线提高,也使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方法得到了有效转变,使乡镇政府职能优化有了新的承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