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名校托管”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柯城区委、区政府
【实施背景】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近年来,各地纷纷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得农村学校教育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教育有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受教育辐射半径和农村交通条件的限制,许多偏远乡村暂不能撤并的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仍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镇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衢州市柯城区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发挥城区优势教育资源优势,推行了以“名校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基本做法】
——试点:城区强校有序托管农村弱校。2006年4月,柯城区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以建立“团体支教替代个体支教”机制为重点,首次开展了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弱校”的试点。将城区的浙江省百年名校、规模最大的小学——鹿鸣小学,与区内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七里小学挂钩合并,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两所学校”的管理模式。合并后,鹿鸣小学从“理顺学校管理、强化师资队伍、丰富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积极实践,及时发现并解决两个校区均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总结出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弱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名校托管”模式。
——推进:城区学校全面托管农村完小。2007年4月,在七里小学教育托管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柯城区决定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完小作为切入点,改变历史形成的“教育局管中心、中心管完小”的教育管理体制,将全区不作布局调整的6所完小全部托管给城区名校、强校,被托管所有学校教师在人事管理上,以集体调令的形式调入城区托管学校,实现城区小学“一个校区在城市、一个校区在农村”的办学格局。两个校区“人、财、物”统一核算和管理,教学管理同步。与此同时,柯城区下发了《关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市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城区学校“名校托管”是柯城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模式,并由区财政给予“名校托管”的学校每年10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确保这项改革实践的实施。
——深化:托管全面升级为“一校两区”模式。在完成对农村完小教育托管的实践,并取得积极的成效之后,2007年12月,柯城区又将所有受托管农村学校作为一个分校校区全面纳入相对应的城区学校,实施“学校更名、管理同步、教师身份同校”,两个校区在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文体活动等方面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08年4月,柯城区委、区政府又制订出台专门文件,对城区学校接管农村学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截止2008年年底,全区强校、名校已托管农村学校11所,其中农村完小7所,农村中心小学1所,农村初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成效评价】
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城区名校、强校托管农村完小”由单纯的托管拓展为“一校两区”模式,这一体制模式呈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城乡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基本统一,全区千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近百名农村教师享受到了与城区教师同等待遇。这一模式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被各大媒体誉为“填平城乡教育鸿沟的一个有效举措”,并被评为全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之一。一是改进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有效突破了农村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阶段形成的以乡镇为主的分块管理模式,改为城区学校统一管理后,减少了管理环节,减轻了农村中心小学的负担,更有利于消除城乡教育间的樊篱。二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首先是被托管完小的学生在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综合类学科上真正享受到了完整、规范的课程教育,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覆盖,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据统计,托管后全区小学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了95%。家长们对“名校托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普遍认可,去年以来,托管农村完小已出现城市回流学生50多名。三是激发了城乡学校的教育活力。农村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培养一个,成熟一个,调走一个”的怪圈,致使农村学校教师“老弱化”。打通城乡两校区教师管理机制后,教师“城乡”身份差异被消解,优秀教师能够安心在农村完小任教。同时,通过“名校托管”,既让长期扎根义务教育最底层的农村完小教师快速享有了城市教师的待遇,又为这部分教师的素质提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使得城乡教师互促共进、两校教育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创新亮点】
柯城区以农村完小为托破口,所实行的“名校托管”工作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首创。2008年,衢州市以“名师共享+名校托管”,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获得“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的八个城市之一。其中有两项机制的调整值得关注:
——教育管理机制的调整。将完小交给城区学校,减少了中心小学这一管理层级,减轻了乡镇中心小学的负担,提高了管理效益。同时,由政府每年补助80万元,通过“名校托管”的模式将不作布局调整的8所农村完小办成了老百姓放心的学校,实质上是用80万元办了一所48个班级的优质学校,这更是机制调整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调整。“名校托管”的模式,前所未有地让柯城区的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大批量的互相流动,教师在城乡之间走教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又将为长远的全区性城乡教师均衡交流格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柯城区两项机制调整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证明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以区为主”的体制下,仍有很多实践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