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
切实做好三渔三农工作
舟山市委、市政府
【实施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之一。针对新形势下舟山渔农村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3年12月,中共舟山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在全市渔农村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的决定》。
【基本做法】
——着力开展帮民就业大行动,促进渔农民就业增收。五年来,全市“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培训数达12万人,其中,渔农民转移就业培训8万余人,转移就业6万余人。培育197名转移就业带头人,带出6000余名渔农村劳动力就业。一批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非渔产业就业,渔农民非农化率达到65.3%。
——着力构建社会救助大体系,加大对渔农村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对全市1390户“无人挣现钱”家庭落实了至少1人挣现钱,至少1人拿救济的“两个至少”政策。实施渔农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帮扶脱贫工作,目前已减少贫困户661户。在191个渔农村新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救助服务室,落实专人负责社会救助工作,对困难家庭实行一个口子上下的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4575户渔农村困难家庭得到了结对帮助,结对率100%,已有807户结对贫困户脱贫。全面实施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累计已完成危房改造2825户,改造率达到100%。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率达到100%,渔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全部实现了“应保尽保”。
——着力改善生产生活大环境,推动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五年来,全市共完成社区道路建设600公里,等级公路硬化率和通村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全市除偏僻小岛外,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整治河道454公里,饮用水工程受益人口41.41万人,完成村庄示范整治工程的村庄达到209个,建设了一批乡镇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全市渔农村垃圾基本实现“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目标,平安乡镇创建率达到了95.3%,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率达到86%。五年来,我市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三渔”、“三农”的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1171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46亿元),增长32.9%,平均每个渔农民1800多元,居全省前列。
——着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创新渔农村管理模式。全市以单村、联村或并村的形式建立了191个渔农村新社区,对渔农村进行社区化管理,把原来村一级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上移到社区,把乡镇政府职能适度下移到社区,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全部由财政支付,减轻了渔农村群众负担。实施“以奖代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渔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一定的奖励,截至2008年底累计发放“以奖代保”金1.6亿余元。
——着力推进小康社区创建,增进渔农民受惠程度。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为目标的小康社区创建活动,要求191个渔农村社区五年内全部完成。目前,全市已命名小康社区84个。
——着力营造合力兴农的工作格局,推动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在市本级部门中开展“我为新渔农村建设做什么”活动,并在新闻媒体公示部门工作职责和承诺。开展结对共建小康社区活动,全市有223家县级以上文明单位、345家工商企业、264家机关单位与191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五年来抽调了近6000名市、县(区)、乡镇(街道)干部下村(社区)担任指导员开展蹲点指导、帮扶工作,推动了各级机关工作重心向渔农村倾斜,服务职能向渔农村延伸。从2006年起,我市还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多来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52人,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科普宣传活动拉到了村边田头。
【成效评价】
我市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难、就业难矛盾有了较大缓解;
渔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04年至2008年全市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首位,连续五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增速,连续五年以二位数幅度增长;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渔农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渔农民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渔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渔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
【创新亮点】
——探索和创新了渔农村的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渔农村新社区的形式,把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拓展到渔农村,实现了减轻渔农民负担、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目的,促进了渔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探索和创新了渔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实施“以奖代保”的制度、落实贫困家庭“两个至少”政策、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以及渔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应保尽保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渔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
——探索和创新了合力兴农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我为新渔农村建设做什么”部门职责承诺媒体公示,结对共建小康社区,选调优秀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渔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调查员和科技特派员等,建立健全了市合力兴农的工作机制,营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力推进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