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民主恳谈”
温岭市委
【实施背景】
温岭市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处于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人民群众较早的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自主和参与意识强烈,要求在基层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扩大基层民主,就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愿望;如果不通过民主的渠道来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仅现有的矛盾难以解决,而且还会酿成新的矛盾。温岭结合本地实际,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发展出“民主恳谈”这一基层民主治理的新形式。2004年3月,温岭民主恳谈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基本做法】
以“民主恳谈”为载体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初是在温岭组织部门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产生发展起来的。1998年10月,我市在开展村级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中,就选择牧屿镇(现隶属于泽国镇)试行了“民主日活动”,由村两委与党员、村民代表就村级重大事项,开展面对面的对话。此后,各镇乡也相继推广这一做法。1999年6月,全省在搞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台州市委确定放在松门镇搞试点,为了使试点真正取得实效,温岭尝试了很多方式,最后采用一种干群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教育形式,当时取名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论坛”,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当年松门镇就举办了四期。1999年年底,市委推广了松门的做法,2000年8月,温岭市委在松门召开了现场会,并将此前已经在各地开展的“民情恳谈”、“村民民主日”、“农民讲台”、“民情直通车”等活动形式,统一更名为“民主恳谈”,并将活动范围由镇村两级向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和市级政府部门延伸。目前,温岭的民主恳谈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对话型民主恳谈
初期阶段的民主恳谈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机制,在民主恳谈会上群众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就群众个人、单个企业的问题提出给予解决的要求。
民主恳谈会一期一个议题,内容主要是当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在恳谈会举办的五天前,将议题、时间和地点以通告的形式在乡镇的各村居公布,群众自愿参加,自由提问,镇(街道)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当场给予解释、答复、解决、落实。
这种对话型民主恳谈是为了探索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用民主的方式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而创建的。2000年以后,对话型民主恳谈已由镇(街道)一级拓展到村(社区)民主恳谈、市政府部门民主恳谈、非公有制企业民主恳谈和党内民主恳谈,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民主恳谈在2003年又衍生为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2、决策型民主恳谈
决策型民主恳谈于2001年开始由对话型民主恳谈深化发展而成,着重探索如何扩大基层民主,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对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并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民主恳谈成为各级政府公共事务决策的必经程序。
决策型民主恳谈会一般邀请当地人大代表、相关的各社会利益群体和与决策事项有关的群众参加,其他群众均可自愿参与。恳谈会上政府先提出决策事项的初步意见、方案,经参与者充分表述看法和意愿、讨论和协商后,党委、政府集体研究作出决策。
2004年,温岭市委出台了《关于“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对各级各类民主恳谈的议题、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民主恳谈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主要包括预算草案初审民主恳谈、人代会审查与批准预算草案民主恳谈、预算执行与监督民主恳谈三部分。
从2005年至2007年,温岭市新河镇进行了三年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试点,2008年,新河镇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模式被推广到箬横、泽国、大溪、滨海四镇。经过四年来不断的探索、深化、完善,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已经成熟,走在了全国参与式预算改革的前列。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是将民主恳谈这一体制外的制度创新与现行制度相融合,把民主恳谈引入镇人代会的预算审查、监督过程。这不仅强化了民主恳谈自身的制度化,而且有效地“激活”了基层人大,促进基层人大更好地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力,推进了预算民主。
【成效评价】
民主恳谈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愿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拓展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生长空间,它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台州市改革开放30年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成果。
——规范了党委政府议事决策行为,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民主恳谈制度改变了以往由少数领导拍板的决策方式,在各多元利益主体和公众的广泛、平等参与下,通过各种看法和主张的激烈碰撞、交锋,通过公众的利益诉求和民意的公开、自由、充分表达,影响或修正政府决策,使政府的决策更能体现民意,代表当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同时决策过程也由原来的“幕后操作”变为“阳光决策”,提高了透明度,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构建了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平台。民主恳谈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基层社会事务的知情度、参与度、选择度和监督度,一定程度上防止和约束了权力利益化和利益特权化,为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激活”了基层人大工作,推动了人大改革。将民主恳谈制度引入政府预算编制,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接,健全基层人大工作机制,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促进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权,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回归人民民主的本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