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为了反映当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展现当代年轻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业观念,本报开设“大学生创业故事”专栏。讲述大学生创业的感悟体会,追踪他们的创业历程,以激发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走出大学门首月月薪600元
不计较薪酬拼命多学点本领
弃十万年薪带两件“法宝”创业
在宁波工作三年后,小施和小龚回到了海宁准备自己创业。“我们从宁波带回了两件创业的‘法宝’,分别是工作攒下的三十万元启动资金和三年的工作经验。”小施幽默地说。
小施说,企业创办初期,规模很小,只有四五名员工和三台打样用的缝纫机,生产一些“手腕带”等小礼品。一旦接到大一点的订单,还不得不到其他工厂外发加工。
一段时间后,企业赚了些钱,就马上采购设备。直到去年7月份,小施和小龚的厂才第一次加工制作了500件反光背心。
现在,企业逐渐扩大了规模,增加了设备和人手,甚至还招了几名大学生从事业务工作。如今,企业的年产值已达到200万元,这让夫妻俩兴奋不已。
反光背心在国内的市场不大,主要以外销为主。目前放在两人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接到更多的订单以及争取长单。对于解决这个难题,小施也有自己的想法:“严格控制质量,并力求高品质。只有品质好,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其次,除了跑客户外,还要通过阿里巴巴网站,扩大销售信息的渠道。”两位80后大学生信心满满地表示,等企业运作稳定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