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为服饰添加美丽的花朵,一双双巧手编织出各式毛衣……在魏塘街道到处可以看到农村妇女们除务农以外的精湛手艺,她们用自己的“绝活”为生活增添色彩。
近日,记者来到该街道三里桥村3组吴菊英大妈家。只见3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一边愉快地聊着天,一边飞针走线为一条条大红色的真丝围巾绣花。吴菊英大妈今年62岁了,戴着老花眼镜,熟练地用一根绣花针把米粒大的珠子穿在线上,再钉在一朵朵布花上,然后再把花缝在围巾上。3人中,43岁的李文萍已有五六年的“绣龄”,是公认的“老师傅”。李文萍的娘家在嘉兴,她得知娘家那边的姐妹为一家服装厂绣花可以“挣外快”后,便也开始学起了绣花。后来村里的人也纷纷效仿。现在,在三里桥村约有100多名妇女学会了为服饰绣花。李文萍告诉记者,她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一边绣花,一边料理家务,一年下来靠绣花可以挣1.5万元左右。拿起一件白色真丝女装,李文萍自豪地介绍说,这是她刚刚为厂里绣好的样品。她用布掐出一朵朵花,再缝在衣领上,每朵花还要用珠子围起来,一件衣服要绣20多朵花。完成这样一件衣服的绣花费是15元,手法熟练的她只需2个小时。李文萍在村里算是技术高超的,而其他年纪比较大、技术水平相对低一点的,就做些难度低的绣花活。为交流技艺,妇女们大多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绣花。手拿绣花针的妇女,成了这个村一道别样的风景。
在网埭港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编织大王”,她叫费彩华,早在12年前,她就创办了一家横机编织站。在费彩华的带动下,附近有200多名姐妹先后加入了编织站,成为了“织女族”。作为领头人的费彩华负责在外接洽业务,指导姐妹们的编织技术。“织女”们从编织站领取加工任务,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再把成品毛衣交给编织站,统一发货给客户。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织女”们在横机前专心劳作的身影,也可以看到她们围坐一起讨论款式和编织技艺的场景。编织站加工完成的一件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的毛衣已出口到了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而加入编织行列的妇女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魏塘街道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发挥妇女们心灵手巧的特点,该街道妇联计划开展“一村一精品”活动,引导各村形成女性创业精品,现在11个村中已有8个村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