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要以‘两分两换’为抓手,推进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这是嘉兴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轮的保增促调中,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必须同步推进,要以社会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们通过‘两分两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土地规模经营,让农民变为市民,推动的正是社会转型——让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让农村社会转到城市社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昨天下午和前天上午,市委书记陈德荣在桐乡和海宁调研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两新”建设的重要性。市领导蒋唯民、俞志宏、金成胜、陈越强、赵树梅、柴永强和市发改委、建委、农办、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农民意愿如何?集聚政策怎么制订?资金这本账能否平衡?”除了认真听取桐乡和海宁两地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半年工作思路的汇报外,陈德荣用更多的时间了解两地农房改造集聚和新市镇、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进程。他深入新社区集聚点,与农户及镇、村干部面对面攀谈,掌握“农民能否接受”的第一手材料,算通“政府能否承受”的一本明细账。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思考、一起破解难题。
从农民的灿烂笑容中,从各级干部的情况反馈中,陈德荣发现,各级领导对“两分两换”的认识更到位,思想更统一,思路更清晰,研究更深入,探索更大胆,措施更有效,“两分两换”和推进农房集聚模式也更多样,内涵更丰富,农民的接受程度更高了。
共有6800多户农户的桐乡市龙翔街道,在不到一年间,有1642户农户报名要求参加“两分两换”。龙翔街道党委书记的一番话让陈德荣印象深刻:“现在农村建房浪费大,我家1974年建的200平方米房子,到1989年先后翻建了5次,总共花费近30万元。到现在,这幢房子传给我的儿子又落伍了,拆拆不过值3000多元。农民一辈子的积蓄都折腾在房子上了!‘两分两换’让农民住进了新社区,资产升值了,生活品质提高了,他们参与意愿高得很!”
海宁斜桥镇华丰村在推进农民集聚过程中,将村域内零散分布的28个自然村民点集聚到一个点,可新增复耕土地面积600亩以上。陈德荣笑了:“我们通过‘两分两换’推进农房搬迁集聚,一方面为嘉兴的工业化、城市化腾出发展空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嘉兴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了,各项指标好于预期。这说明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有力的。但我们也要冷静分析数据背后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我们经济增长的恢复靠的主要还是投资,而且主要是国资。只有民间投资的启动,才是本轮经济复苏的真正动力。”陈德荣论证了新市镇、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和保增促调的关系:“要扩大内需,必须启动农民和农村消费。农房改造和城市保障型住房建设本身就是拉动内需的有效举措。当然,要提高农民的消费,必须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一方面要靠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房集聚,加快‘两新’建设正好为这种转变提供了现实路径。同样的房子、同样的建筑面积、同样的建筑成本,地段不同价值就不同,农民的资产也不同,生活品质也不一样。通过推进农房的搬迁集聚,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型。伴随着农民到市民的转型,反过来会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
陈德荣希望各地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两分两换”的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但这个意愿不等于农民眼下的意愿。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因为5年前农民的意愿跟今天一样吗?”
陈德荣要求各地明确目标,加大“两分两换”的推进力度。要搞好规划,特别是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规划。“规划决定土地价值,也事关城市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1+X’是个整体,‘X’是城乡一体新社区,要打破村的建制,允许农民跨村流动。要按照城市的理念、城市社区的质量标准、功能配套、生态文化来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在政策方面,既要勇于创新,也要考虑面上的平衡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