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7日电(记者 黄深钢)26日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在首日有108家企业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记者多方了解到,有10家浙江企业参与其中,约占总数的一成。
监管部门"不重数量重质量"
27日,浙江证监局分管创业板上市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申报工作开局良好,但我们不特别重视数量"。这番话依旧秉承了浙江证监局此前一贯的口径--不特别追求首批申报企业的数量,而更重视其质量。
同时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因为申报材料后最后能不能入围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方便透露这些申报的企业名单。目前可以得知的是,浙江共有10家企业于首日报送了创业板IPO申请材料,其中杭州地区5家,金华2家,绍兴、嘉兴和温州各1家。10家企业共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农业、传媒、文化旅游和机电设备等6个行业,其中电子信息类4家,新能源类2家,其余各1家。
与监管部门的低调、谨慎所不同的是,浙江中小企业界还是有许多人把希望的目光聚焦在首日家数上。
杭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告诉记者,此度重视浙江企业在创业板的申报情况,主要是"希望浙企能像在中小板占据20%以上的份额一样,在创业板推出的时候当主力军,带个好头,方便我们这种规模还不大,但是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将来顺利上市。"
而记者也了解到,基于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的特点,特别是经历过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中小企业也改变了以往"不求上市"的传统心态,开始正视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刺激作用。
浙江省金融办、浙江证监局从去年以来就一直在摸底调查,发现浙江有登陆创业板意愿的企业达到数百多家。而普遍被大家看好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因等业绩比较突出,主营与创业板要求比较吻合,这次极有有可能成为率先登陆创业板的浙企。
部分优秀企业改制进程仍不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创业板首日接受申请的家数来看,浙江企业仅可以用"轻叩大门"这样的姿态来形容,但其中的原因,却不是浙江企业能不能搭不上"创业板"这条船,而或多或少还有其它的"场外"因素。
浙江省金融办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不少优秀企业虽然非常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和定位,但改制进程进展不快,目前还难以上报,只能作为第二梯队企业培育。"
此外,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由于浙江传统制造业仍是主流,因此创业板后备企业数量相比中小板而言并不可观,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就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多。而且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仅杭州一地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在行业分布上,浙江创业板后备企业分布较为广泛,虽然不乏信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但纺织、机械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仍占据一定比例。对这部分企业而言,上中小板的行业优势甚至可能超过创业板。
各方合力助推创业板
鉴于创业板在全球成功的案例除了美国纳斯达克外,实在乏善可陈,因此在中国,创业板的推出才成为慎之又慎的事情,业内广称"十年磨一剑"。谨慎已成自上而下的行事惯例。
浙江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浙江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占据较多席位,不仅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改观浙江的传统制造业印象和浙江企业形象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日前,浙江省金融办已召开与证监、发改、财政、环保等11个部门的联席会议,就浙江省创业板工作进行专项讨论。要求各相关部门将给予这些企业重点支持,形成合力,高效率推动企业创业板上市。
此外,浙江省金融办还打算邀请相关领导专家来浙江实地调研重点后备企业,使其提前介入,以加强对浙江企业印象和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