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凝镇洪福村俞家木桥有着这么一个特殊群体:在村里钱家三兄弟的带领下,家家户户从事个体造船,最长的从业时间有20余年,所造的水泥船用于养殖业、河道清理等。村民们自产自销,生意跨越两省一市,每家年均出售大小船只500多艘,收入高者年纯利润将近10万元。
白手起家带头致富
今年54岁的钱志明是造船 的领头人之一。由于先前参加过公社的集体造船作业,有一定的经验,在1984年,他和自家两个兄弟还有一名学徒工率先进入个体造船业。从钢筋模具到钢丝网都是亲自动手制作,从造船到贩卖也是自己摸索着进行。由于没有固定客户,钱志明经常摇着船,船后拖着成品,到有养殖业或者需要河道清理的地方一家一户吆喝着去贩卖,从丁栅到江苏再到上海,路程近的当天就能返程,远的来回需要好几天。慢慢地,他们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下订单的人也随之增加。没过几年,钱志明在自己的辛勤耕耘下,家里就建起了三层高的楼房。之后,村民们开始慢慢关注这一行业,钱志明也乐意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钱志明说,从1990年开始,村里沿河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造船行业,真可谓是风靡一时。他们制造的水泥船分三种类型:0.25吨、1吨和1.5吨。0.25吨的每艘售价在250元左右,1吨和1.5吨的为450元和800元左右。现在每家每户年均销售船只500多艘,年平均纯收入在四五万元。销路好的人家一年能出售1000多艘,年收入达10多万元。
纯手工活共同奋斗
在钱志明等人眼中,那一艘艘水泥船都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每次运船出去贩卖时,钱志明他们都会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据钱志明介绍,水泥船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决心。首先是制作水泥船的钢筋模具,这是钱志明根据图纸自己焊接制作的,由于是钢铁材质,加上长期的日晒雨淋导致模具生锈损耗,周围人家的钢筋模具使用年限一到,都会过来找他重新制作。除了钢筋模具外,钢丝网制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需要特别定制,而且有时还断货。钱志明说,最难的要数“翻船”环节。每天清晨,谁家起最早就要到家家户户吆喝,然后开始集合,最后大家合力一家一家进行“翻船”,等把所有船只翻过来之后再各自回家忙活。他们虽不是一个团体,却特别团结,不仅价格统一,就连有时哪家供不应求了,别家也会以稍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将船只提供给对方,以解燃眉之急。现在他们的生意跨越两省一市,其中数江苏最多。如今,他们不再需要摇着船到处吆喝,由于长期的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顾客会主动电话联系,他们只要在定期内送货上门即可。
技术传承等待“来者”
“晒船是门非常关键的手艺,晒船时需要用湿的麻袋遮盖,有时为了控制水泥船的硬度,防止阳光过猛而导致水泥开裂,还要加盖油布和塑料薄膜。”据钱志明介绍,0.25吨的水泥船还是他自己创造发明的,当时他在青浦看到0.25吨的木船,回家后他就构思着绘制草图,开始尝试制造。没想到,每年上半年最畅销的居然是他自己发明的小吨位水泥船。除了制造3种固定型号的水泥船外,他们还会根据顾客的需要对船进行相应的“整形”,比如渔民定制的船一般都配有“活水舱”。当笔者问及接班人的问题时,钱志明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家中继承这份“家业”,只有一些外地打工者过来当学徒工,但是学成之后他们又会另觅出路。“现在我们这辈人还干得动,等我们老了就不知道谁能接下这一棒。”这是钱志明目前最为担心的,他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回来把这造船的技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