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9月26日晚上,杭州钱江新城的广场上,飞腾的焰火下,杭州市民将看到一场非常不一样的晚会: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将由两支最新锐的本土交响乐团演绎的两部新鲜出炉的原创交响乐曲唱主角。听到两首曲子的名称,你会莞尔一笑——一首叫《钱塘江》,另一首叫《大运河》,分别由浙江交响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演奏。这显然是一次展示浙江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昂扬的浙江精神的绝好平台,选用了交响乐这种阳春白雪的形式,歌颂了两条对于浙江乃至中国都举足轻重的江河,遵从着从捷克斯洛伐克的《伏尔塔瓦河》到我国的《黄河》这些交响经典所带来的歌颂“母亲河”的传统。可以想象,两部作品也将各自成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音乐名片,长久流传下去。
目前,两部交响曲正在进一步的修改之中,省内的艺术家们也正紧张地进行相关曲目的配器、总谱撰写和晚会影像材料的剪辑,准备在9月26日一鸣惊人。在社会公众目睹和耳闻之前,本报记者率先打探“钱塘江”和“大运河”背后的故事……
多彩《钱塘江》:交响合唱多媒体原生态一个都不少
“这是一部交响音画,包含着非常多样的艺术形式,在里面你可以听到属于浙江省的各种音乐表情。”
《钱塘江》的作曲之一、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翁持更这些天正在紧张地封闭作战,忙于《钱塘江》的二稿修改。
2006年冬,怀着对于“浙江音乐巨作零的突破”的强烈渴望,《钱塘江》的创作全面展开,其创作在省音协主席晓其的领衔下,凝聚了翁持更、王天明、田刚、应忆航、嵇亦工、钱建隆等大批省内音乐和文学名家的诸多心血。
讲起这部《钱塘江》的音乐内容,翁持更滔滔不绝,“交响乐、合唱、多媒体、原生态,相互交融,一个都不能少。”据翁持更介绍,该曲一共分三个乐章,共八段。“第一章,是‘风土人情’。在第一部分的序之后,是原生态的独唱加女声合唱,随后,变成男声合唱与交响乐。不过,其中最好玩的,是由翁仁康演唱的绍兴莲花落与展示浙江人走四方的豪情的高亢酒歌,一土一洋,相互呼应。”
第二乐章展示的是浙江的历史文化。“大屏幕上展开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是琴箫合奏与交响乐团跨越时空的对话;宋代大词人柳永的名作《望海潮》,由昆曲小生与合唱队共同咏唱;第三段‘千古风流’,由男中音独唱带领合唱团,抒发从大禹、王羲之到秋瑾直至今日的浙江情怀。”
如果说前面是神游数千年历史,那么第三乐章就是回到今天了。在“颂歌”主题中,童声合唱《人间天堂》,有着浓重的通俗流行音乐的味道。而最后结尾部分,是形式与贝多芬《欢乐颂》一模一样的《钱江颂》,四声部混声合唱与交响乐共同营造宏伟的气势。
“6月30日在浙江音乐厅进行了内部演出,目前二稿修改完毕,8月30日将进行公演。”翁持更满脸期待,“到时候,在钱塘江边的晚上,普通老百姓会是一副怎样的表情?我们都等不及了!”
国际化《大运河》:要让欧美的交响乐团也能演奏
交响组曲《大运河》的出生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它是为了配合大运河申遗并向建国60周年献礼而推出的,成了杭州的首部原创大型交响音乐作品。后发先至,其脚步比《钱塘江》迈得更快,CD已由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大运河》共分《运河》、《梦源》、《河魂》、《生命》、《水韵》、《母亲》、《明天》七个乐章,时长40余分钟,多角度呈现了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风雨昨天、和平今天和美好明天。
《大运河》最不寻常的一点,是其旋律都出自一名80后年轻人之手——杭州籍旅美青年作曲家周天。
这位戴眼镜、文质彬彬的帅哥,出生于杭州,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周天对记者这样描述《大运河》:“这是第一部为故乡写的作品,我从一开始就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创作。我的灵感虽是来自大运河,但发出的声音一定要国际化,能被欧美国家的交响乐团所演奏。”他说,组曲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在音乐上要有很强的可听性,在音响上能够与流行、通俗、美声等任何形式的音乐相抗衡,在音画上能够让听众联想起运河的画面。这三者加起来,才能构成一部国际化的音乐作品。
在《大运河》CD制作班底阵容中,出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卓贤、小提琴演奏家周明昭及二胡演奏家马崊。值得一提的是,茅威涛首次在交响乐中献声,亲自参与组曲第二和第六乐章中的越歌吟诵,如泣如诉,凄美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