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从浙江的实践看“六个为什么”之一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我国的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实践表明,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矛盾的突显期、思想的活跃期。越是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六个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根本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六个为什么”涉及我们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有关同志,从浙江实践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出阐释,以助于我们弄清楚“必须坚持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也搞明白“不能搞什么”,以更加坚定的信仰、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定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

  本报从今日起,连续刊发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撰写的理论文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六个为什么”的认识,敬请垂注。

  浙江是马克思主义照耀中国最早的热土之一。

  浙江人民从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近90年,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切身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给浙江人民带来解放和幸福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指引浙江人民开辟新天地

  钱塘江贯穿浙江境内,江流曲折,省以江名。

  浙江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史,恰似钱江浪潮,蜿蜒千回,奔腾不息。

  历史清楚地铭记着近代浙江的斗争风云。在辛亥革命期间,浙江就是重要的革命据点之一。从宣传社会变革到建立革命团体,从策划浙皖起义到实现浙江光复……徐锡麟、秋瑾、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等浙江大批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黑暗的旧中国,引发了一场以一大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也掀开了浙江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

  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杭州先后创办《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是全国较早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在国内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消息。陈望道于1920年,在家乡义乌分水塘村,翻译出中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这个全译本和邵飘萍编著的《新俄国之研究》于1920年8月同时在上海和日本大阪出版,这是浙江籍人士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杰出贡献。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俞秀松在上海最早深入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中国最早的青年团诞生,书记是俞秀松,参加的有浙江籍青年叶天底、庄文恭、谢文锦、王一飞、梁柏台、汪寿华、王会悟等。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党员50多人中浙江籍党员有7人,是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1921年8月初,党的“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这块圣地胜利闭幕,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红船从南湖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英雄的浙江儿女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光辉的革命道路,在浙江这片浸润着祖祖辈辈辛勤汗水的古老热土上,播种着希望与荣光。

  1921年发生在萧山衙前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农民斗争的首次尝试。1922年9月以后,浙江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组织,革命的种子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高潮中,全省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翻了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大革命失败后,浙江党组织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党组织领导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了浙东、浙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在浙东、浙西、浙西南建立游击根据地,在城市领导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开辟第二战线,有力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正面作战和渡江南下,迎来了浙江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经济濒临崩溃、满目疮痍、受人欺凌、贫弱衰败的旧中国。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勤劳、勇敢、智慧的浙江儿女,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生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描绘着崭新的历史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浙江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业实践,走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契合时代特征、彰显浙江特点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使浙江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数字虽然是枯燥的,却是最有说服力的。1949年,浙江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只有116元和47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分别增长196倍和197倍。新中国成立前,浙江人口的平均寿命约为35岁,目前人均期望寿命76.5岁。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浙江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结果。

  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耀下,浙江人民在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新奇迹。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浙江走在前列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她在与时代和各国的国情相结合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紧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浙江人民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

  浙江人民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不断突破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困扰到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积极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价值观念到充分展现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浙江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思想解放的最前列,从而赢得改革发展的先发优势。

  浙江人民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理论,始终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改善民生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全面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中去。于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浙江人民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指导如何发展的理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一直是浙江人民的首要任务。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率先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构筑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率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浙江人民充分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就要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迈进。

  浙江人民充分认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努力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融合新的时代要求,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凝聚了全省人民的力量,为浙江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浙江人民走出了一条最符合省情的发展之路,引领浙江走在前列。

  三、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为他的理论奉献终生,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赴后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不懈奋斗。

  浙江人民从近90年的革命斗争史中,从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中,从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中,深切地领悟到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好理论。

  这个理论好就好在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个理论好就好在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这个理论内在的根本宗旨。

  这个理论好就好在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吸收了人类的文明成果,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在与时代的紧密结合中,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浙江一切的发展和进步,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不含糊,都是实践这个理论的结果。

  我们在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努力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实践就向前推进一步。

  我们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30多年前,席卷神州大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为实现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转折拉开序幕。浙江省委及时召开全省理论和实践问题讨论会,强调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破除“以本本为标准”等错误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委于1979年先后召开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理论工作务虚会,举办经济理论读书班等,推进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思想大解放。

  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崛起,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广大干部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破除陈旧观念,扫除思想障碍,树立商品经济意识,为改革鸣锣开道。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省上下又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从认识上摆脱了姓“资”姓“社”的困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1988年开始的坚持10多年农村基本路线教育和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学理论学党章”活动、“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4年起,我省又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有这些教育活动,都坚持不懈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我省各级干部群众的指导思想和自觉追求。

  人可以高昂起头仰望天空,也可以低下头去俯视大地,两种人存在的方式不同,起决定作用的是最根本的信仰和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薪火相传,历经这么多风雨而愈益成为我们的主心骨,靠的也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

  回望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浙江带来富强,给浙江人民心中注入强大活力。面向21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浙江人民的生动实践将推动新的历史性超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卷。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从浙江的实践看“六个为什么”之一
·我是来宣传党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收了钱,就变味了
·杨春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李君如: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日前正式成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