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8月12日讯 今天,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就“中茶108”等5个新品种以及超微绿茶粉等8项新技术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这些项目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占有20%的股份。
浙江农业龙头企业向长三角投资,这已司空见惯,随着这股投资热潮,我省涉农科研院校也纷纷采用技术转让、人才培训、输出人才等方式,加速在长三角“投智”。
据了解,仅在江苏省丹阳市一地,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省内涉农科研院所,就以“院所出技术、当地企业出资金”的方式,就150多个技术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
7年前,江苏吟春碧芽公司还是一家刚步入茶叶产业领域的小公司,和茶叶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后,先后引进了“龙井43”、“龙井长叶”等新品种,开发了针芽型茶等新茶,去年公司产值超过8000万元;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叶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也因拥有股份,一起享受到发展“红利”。
“这些农业科研院校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又有市场化操作经验,这是浙江‘智本’最让我们看重的地方,因此也舍得让出股份,互利共赢。”吟春碧芽公司董事长王金和说。
正因为看到其中蕴藏的机遇,我省涉农科研院校纷纷加快“投智”:浙江大学和江苏广胜集团开展合作,用秸秆开发纤维复合材料;茶叶研究所则向江苏天禄茶林公司提供了“中茶302”等多个新品种以及有机茶生产技术;浙江工商大学和江苏江南生物科技公司联合开展食用菌种子液体培养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我省涉农院所和长三角地区企业合作,不仅能利用当地政府对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扶持资金,还能借助江苏等地的民间资本,减少我省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增强省内涉农科研院校的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通过江苏合作方的争取,我们合作的项目,在江苏获得了700万元的项目转化资金,不久将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