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退赛、骂评委、跳街舞……昨天,“越女争锋”第二季总决赛,以一种异于往常的泛娱乐化姿态落幕,有评委感叹:“拉出去能直接录‘快女’了。”
最近一段时间,婉约素雅的越剧,似乎正“多点开花”般触碰着娱乐的底线——传说中“往来无白丁”的第一家越剧会所,即将在杭州神秘露面;下周,茅威涛的越剧电影也将在充满创意气息的Loft高调开拍。我们的这组“新越剧·新梨园”系列报道,绝非纯粹的赶时髦,而是力图让你了解越剧求存、生发,以及越剧人目前最真实的现状。
越剧青黄不接?事实上肯定是误读
“看得眼花缭乱。”昆曲名家汪世瑜是“越女争锋”的评委,几天比赛下来,这位国家一级演员难掩心中的意外之喜,“这里坐一坐,才知道好苗子那么多。”同为评委的白燕升说得更直接:“有几个孩子的水平,到任何省级剧团都能当领军人物!”
梯队建设还不错,是“越女争锋”折射出的最让人宽心之处。董鉴鸿是绍兴小百花的种子选手,本次花旦排位赛的第4名,这个1984年出生的女孩,竟然已经在绍兴小百花待了10年。“因为我们团有自己的‘后花园’,就是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而董鉴鸿正是这一“青训营”的经典产品。
据了解,绍兴小百花的大部分青年团员,走的都是这样一条“流水线”:初中毕业——进小百花艺校——入小百花剧团,相似的还有嵊州越剧团,全团的年龄结构,合理得就像一支顶级足球俱乐部:“25岁以上和25岁以下的,各有十一二个。”团长谢顺泉告诉记者。
而明年,剧团还将拥有一座投资1.5亿的越剧学校,只招收和定向培养“越剧明星”:“这样一来,孩子们能少走很多弯路,毕竟一些艺校教的大类的东西,到团里后并没太大用处。”谢顺泉说。
而挑出来参加“越女争锋”的年轻选手,也大多在剧团得到了足够的历练空间和时间。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告诉记者,他们不会让年轻的孩子“光练功不练活”,“很多孩子的经验和资历还没法演大戏,那就先从小场子演起。”现在,杭越的许多年轻演员,每逢周末都会去社区“演小台”,或者去大剧院的可变剧场试试身手,“现在一直有种舆论导向,说越剧严重青黄不接,事实上肯定是误读。否则,‘越女争锋’还能那么激烈?”侯军说。
谁在学越剧?年轻演员大多来自农村
据说,“越女争锋”在海选伊始,报名人数曾达到四五千人之多,这一数据几乎和浙江、江苏两地的“快女”等量齐观,让人好奇的是,现在到底还有哪些孩子在学越剧?
忻雅琴是花旦排位赛的第9名,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学越剧的她一度被同学看作是“另类”:“确实,现在城市里学越剧的孩子,真的是凤毛麟角。”还好,忻雅琴全家都是越剧迷,这也让她有足够的“生长土壤”:“因为小时候看《红楼梦》,觉得里面的人特别漂亮,所以自己也想唱戏。”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越剧院里,像忻雅琴这样的上海人并不多,侯军则告诉记者,他们杭越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演员,都不是城里的孩子:“有些是乡里,有些是县里,基本都属于农村范围。”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啻为走出农村的一个途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越剧老师告诉记者,像省艺校等学校里,现在学戏曲的确实多半是农村孩子:“城里的孩子,都拼命挤破头要学表演。”而据记者了解,本次“越女争锋”花旦、小生的前10名里,真正出生于城市的选手也不多,“毫无疑问,农村的孩子更吃得起苦,唱念做打等基本功,都练得比较扎实。”侯军说。
结婚算什么“80后”们活得更滋润
在“越女争锋”比赛的后台,记者曾看到两样东西——LV包和大垮裤,前者是奢侈品,后者是潮品,如果换成老一辈演员的更衣室,这样的东西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正如白燕升所说,“80后”的越剧演员,更“精通”如何在艺术之外保留个性。
最直观的一点体现在舞台,以往越剧比赛“才艺展示”的环节,除了琴棋书画,还是琴棋书画,可这一次,光跳街舞的就有两个,至于钢琴自弹自唱《画心》,已经算是比较“正统”的选择了。
让评委惊讶的还有选手的外形。“随便拉一个出去,都比‘快女’漂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委说,“学越剧的人不一定增加,但条杆儿好的,肯定是多了。”据记者在后台观察,身高接近1.7米的女孩,在选手中几乎有半数,倒像是模特队的专场。
除了外形,年轻的“越剧娃”们也更懂得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滋润。谢顺泉告诉记者,像青年演员,出去演一场的奖金基本在100元左右,这样一算,就算天天演,奖金加工资也只有4000元,这并不能满足大多数女孩的胃口。
忻雅琴告诉记者,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女孩子,都会去有意识地“挣外快”,比如拍些小广告,串演一些电视剧的角色,但前提是不影响团里的正常演出:“如果真要比较的话,收入肯定还是外面赚得多一些。”
就连老一辈演员遮遮掩掩的婚恋问题,“80后”们也坦荡很多,董鉴鸿就笑嘻嘻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结了婚,丈夫的经济条件还不错:“这样我才能安心于艺术,难道不是吗?”